14亿多人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能源转型看中国”①)(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24 12:44:01
浏览

  “有电就有了光明,日子越过越好。”村里“大电网”接通后,果芒村牧民东环成多最早申请了动力电,在家门口开起了磨面铺。长江村的旦增卓玛则带头办起了牦牛养殖合作社,有了动力电,饲料粉碎和混合加工用电稳定了许多。在二道桥村,亚马太家里冰箱、55英寸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热天再也不用担心新鲜牛奶变质,9月过后,也不用再去冰冷的河边洗衣服了。”亚马太高兴地说。

  城乡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

  回溯中国的电力发展历程,城乡间曾出现过不太均衡的用电格局:城市用上电灯时,农村还在点煤油灯;当电灯终于在农村普及,城市里家家户户已配备了彩电冰箱。

  为了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着力发展农村电力事业。从大规模农村电网改造到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再到以大电网延伸为主的“户户通电”和无电户通电、全面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直至2015年底,“无电人口”在中国终于成为历史名词。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是如何实现户户通电、全民通电的?

  政策精准谋划是先决条件。在2012年7月,中国仍有256个无电乡(镇)、3817个无电村、93.6万户无电户、387万无电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总无电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14个省(区)。为此,国家能源局制定《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开展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大电网延伸和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新能源供电工程,要求尽快使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西藏等偏远地区的无电人口用上电。为了如期实现全面通电,广大电力建设者加快推进无电地区通电工程。一项项电力建设投资工程稳步落地,一座座网架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架起,为户户通电打牢根基。

  “解决了‘用上电’的问题,还要让群众‘用好电’。”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不断提升供电质量,当地持续加强偏远农牧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因需施策改造升级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撑。

  “2019年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前达到预定目标,完成160万口农村机井通电,涉及农田1.5亿亩;为3.3万个自然村通上动力电,惠及农村居民800万人。小城镇中心村用电质量全面提升,惠及农村居民1.6亿人。”章建华表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提前完成了“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显著改善了深度贫困地区2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1900多万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供电质量高不高,电力用户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就是用电稳不稳、停电是否频繁。

  根据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电力可靠性数据,与2018年相比,中国城市电网去年的供电可靠率提高了0.04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年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从4.77小时/户下降到2.14小时/户,降幅超过55%。同时,中国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相当于全年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8.74小时/户。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差由2018年的14.39小时/户缩减至2023年的6.6小时/户,缩减幅度超过50%。

  “电力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力生产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主任周霞说,透过电力可靠性水平,既能观察电力工业对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能看出电力系统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设备制造等方面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年平均停电时间已低于每户1小时,部分城市核心区进入分钟级,比肩东京、新加坡等国际一流城市。”周霞说。这意味着伴随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电力行业正为之注入强劲而稳定的重要支撑。

  人均用电量更高、用电结构更绿

  观察人民生活水平,用电量是一个细微而生动的窗口。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十年来,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约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如何理解这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