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让自主知识产权智慧技术防控慢病
“中国芯”:让自主知识产权智慧技术防控慢病
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藏有60多万个基因探针,能预测10大类、近170种疾病……这枚生物芯片研制者,全国人大代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致力于让“中国芯”服务民众健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工程专业出身的程京,在海外留学、工作的近十年后回到祖国,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着手研制中国的生物芯片。
非典期间,他和团队研制了专门用于SARS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成功对疑似患者进行检测与甄别。
此间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程京介绍,在了解到听力残疾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物性耳聋,但由于缺乏基因检测手段,无法区分高危人群。经过3年攻关,团队在2009年研制出全球首枚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
这种生物芯片只需一滴新生儿足跟血,就能测出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缺陷,为其后预防迟发性耳聋、避免听力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2012年,北京率先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随后,该项目在中国多地推广,有逾300万新生儿受益,其中7万多人避免因错误用药导致一针致聋。
让芯片技术为更多百姓健康服务,是他和团队追求的目标。如今,他们聚焦慢性病健康管理。
中国慢性病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相继发布政策文件,强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重点突破“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应用的关键技术,支持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慢性病防治领域推广应用。
程京介绍,团队于2017年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展了以“智慧中西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为核心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进行10余万人的多组学、健康与疾病样本信息采集。
他指出,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按照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叠加的计算方法,总效益成本比为25.67:1,即每投入1元(人民币,下同)成本所产生的总体效益为25.67元。
为此,程京建议,针对中国特殊国情,要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慧科技手段,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中西医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的转化与落地。
他还建议,联动政府、医院、企业和社区,建立“智慧中西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示范应用推广,真正实现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关口前移”。
目前,程京和团队已先后获得近20项国家级奖励,产品及服务出口北美、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其中诊断用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产品已进入数百家医院用于疾病诊断。
今年56岁的程京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科技创新队伍,造福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