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pp,少一点、精一点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吉安市阳明路支行工作人员(右)在指导老年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供图
“社保服务事项进银行”是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创新推出的一项公益服务,合作银行通过所有人工服务网点、智能自助服务终端以及手机银行App,向群众免费提供社保服务。图为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沙坪坝天星桥支行,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相关社保业务。
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扫一扫、搜一搜、点一点……如今,无论是做转账、买理财还是办保险,多数金融业务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在线办理。不过,这些金融App在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数量庞杂、功能重复、用户满意度和活跃度低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监管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8条新的工作要求。用户对金融领域移动应用的体验如何?市场各方如何看待新举措的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方便快捷,更期待“量轻质高”
拿出手机,随便打开检索框,很容易找到各大金融机构的官方服务界面。有的提供产品及活动等详细信息,有的可以下载App直接线上办理业务。
通过公众号、小程序、客户端等移动应用获取金融服务的体验如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移动应用带来的便利备受认可。“我一般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更多,比如实时转账、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来自重庆的吴昊燃说,自己对于使用移动应用和传统线下渠道有着不同定位,前者多用于办理小额、日常业务,后者则用于大额交易、对公交易、现金交易及其他较为重要的业务。他认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移动应用不仅能帮自己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图表、数据类的功能也十分好用,实现尽在“掌”握。
另一方面,移动应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影响了“好感度”。在北京读书的方子添说,线下网点营业时间相对有限且固定,自己时间赶不上时就会通过手机办理业务。不过,一些相对复杂一点的业务,移动应用难以招架,依然需要通过人工。“就拿App来说,有的占用手机内存较大、不必要的更新较为频繁,有的在业务高峰期容易出现崩溃或闪退,还有的与其他App功能重复率高而特色不足,这些都很影响使用体验。”她说。
对接用户需求,《通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18条新的工作要求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要求金融机构明确移动应用管理牵头部门、建立移动应用台账、完善准入退出机制、控制移动应用数量;二是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金融机构规范移动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证、上架发布、监控运行等环节,强化移动应用与运行环境的兼容性、适配性管理;三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要求金融机构落实移动应用备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外包管理、业务连续性及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要求;四是加强监督管理,要求金融监管总局各级派出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监管工作。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已成为金融机构提供线上服务的重要渠道。很多人手机上安装了多个功能相似或重叠的移动应用。这些应用的后台运行、自动更新等机制消耗了大量手机流量和内存资源,经常影响设备性能。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移动应用界面复杂、操作繁琐、反应迟钝、营销推送过多,也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人们期盼着移动应用能够真正做到‘量轻质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本报记者说,新举措对推动金融领域移动应用“优胜劣汰”具有积极意义。
多维发力,金融业做足“线上文章”
如何更好满足用户对于移动应用不断扩展的现实需求?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从多维度发力,做强自身线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