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农场的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新图景)(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1-05 07:05:01
浏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和农药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施用这些农业投入品,不仅能提升农业效益,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这块地的稻苗长得比较慢,这次就要比别的地块多追一点肥,只需要让植保无人机飞得慢一些、增加驻留时间就行。”种植户刘玉新说,在友谊农场的稻田里,随处可见植保无人机在空中通过自动飞行控制导航喷洒化肥,确保肥料精准施用,提高施肥质量。植保无人机作业时不受耕作模式及区域、地形、农作物的限制,适用于多种作业环境,还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克服了以往人工撒肥,费工费时、撒肥不均等难题。

  “以前施肥时,主要依靠两条腿,背着几十斤重的肥料进地,再一把把撒,很容易撒得不均匀,最后的产量都受影响。现在别看这无人机小,可省大事了!”刘玉新今年种了160亩水田,如果用人工撒施返青肥的话,需要2名工人连续工作9个小时,花费1100元;而如果通过植保无人机的话,仅用时1个多小时,花费也只有480元。既节省了600多元,又提高了作业质量。

  走进科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曲慧正在展示一张特殊的“处方图”。在这张返青肥追施“处方图”中,穴数、长势、病虫害、倒伏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几百亩的农田呈现出深深浅浅不同的色块和色斑,色斑的深浅则代表了不同的建议用肥量。每亩地的建议用肥量从0到6.99千克,也就是告诉使用者哪块地“肥”、哪块土“瘦”。

  截至目前,友谊农场的大数据库已录入耕地、林业、水利数据4.7万余条,测土配方施肥数据3.6万余条、气象数据3650余条。涵盖了全域范围所有农业相关数据,为精确施肥、变量施肥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灌装药剂、打开风幕、喷药作业……今年夏天,在友谊农场第三管理区的一处田地里,一台装载变量背负式喷药机的大型机车一来一回,仅仅用了18分钟,就对60亩耕地进行了大田封闭灭草作业。

  传统农药喷洒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难以确定药剂溶液的浓度、难以控制药剂的喷洒量和范围、易造成过量施药和环境污染等。因此,根据农田数据开展可变的喷施作业是最合理的植保喷药形式之一。

  在友谊农场,喷洒农药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首先,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田间病虫害的分布情况,并将实时获取的田间各种数据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最佳喷施方案。然后,植保机械根据处理器提供的方案,控制各个管路和喷头位置的喷雾量,实现各个喷头的独立可变控制。最后,根据农田不同位置的作物情况进行科学的变量喷施。

  “为了用最少的药量实现最佳的植保作业效果,目前我们的植保机械多采用低喷量的高雾化喷头进行喷施,通过离心喷头技术实现喷出雾滴的进一步细化,更小直径的雾滴能有效提高药雾与植株的接触面积,提高附着率。”程保欣指着智能喷药机28米长的喷杆说,“除了这位‘变形金刚’,我们还有静电喷施、对靶喷施、喷雾防漂移等不同农药高效利用技术”。

(责编:岳弘彬、牛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