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冷”资源,激活“热”经济
小字号
天气转冷。以往,东北人说“冬季来了”,意味着严寒和“猫冬”的开始。如今,从北到南,从小众到大众,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消费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升温。“冷”资源孕育“热”产业、激活“热”经济,这一“冷与热”的辩证法,为我们做好当下经济工作提供了启示,增添了信心。
有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滑雪、冰钓、冰雪装备……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冷”“热”转换的案例,不止于冰雪经济,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都有一些看似冷门的学科、角落、生意。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多元化需求的涌现,这些冷门的、闲置的、沉睡的资源被一一“唤醒”,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浙北莫干山脚下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经过巧手改造,变成备受城里人欢迎的精品民宿、网红民宿;上海长江之滨钢铁厂搬迁后留下的高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数据中心,实现从吞吐物料到吞吐数据的巨大转变;曾经风沙肆虐的大西北戈壁荒漠,装上光伏板和风机后变身“陆上三峡”,收获“发电+治沙”的双重效益……
推动“冷”“热”转换,需要解放思想,做到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瞄准细分市场需求,往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拿北方普遍拥有的“冷”资源来说,既可以发展冰雪经济,也可以发展绿色算力,不少地方已经依托天赐“凉”机做出了文章、尝到了甜头。关键是要注重需求牵引,在供给层面进行创造性转化,这考验着地方的发现力和创新力。
推动“冷”“热”转换,还需要善用科技,提高附加值。“冷”“热”转换往往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科技。远离海洋的新疆能在看似无用的盐碱地中打造海鲜养殖基地,靠的就是科学养殖。冰雪经济要延伸产业链,富有科技含量的冰雪装备是一个方向。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更是具有乘法效应,和诸多冷门资源结合后,往往能起到点“数”成金的效果。
人们对于经济运行的体感,不仅来自宏观的统计数字,更来自微观的实践创新。只要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在“冷”“热”转换上下功夫,就能为中国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何欣荣)
新华社上海电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李鹏程: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新质生产力 推动中国乳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乔雪峰、任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李鹏程做客人民网与进博局联合主办的《进博会客厅》访谈节目时表示,进博会为全球各国开展国际贸易、展示各国发展成就提供了一个开放型合作平台。从首届进博会至今,蒙牛已经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为加快中国乳业走向世界的步伐贡献力量。…
2024进博观察:拿着翻译器谈生意展销两旺
10月23日,第九届陆家嘴咖啡文化节在上海开幕,现场发布的《全球咖啡产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全国咖啡消费者总数接近4亿人,咖啡年消费量达28万吨。
11月6日,上海“四叶草”内,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巴西国家馆正式开馆,来自大洋彼岸的咖啡生豆、农产品亮相东方国际舞台,迅速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