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实现进出口质升量稳(2)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外贸稳定畅通提供重要保障。11月15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中欧班列货物品类已增至53大类5万余种;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今年1—10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值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物流网络越织越密,货物品类越来越丰富,便捷的物流方式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助力“中国制造”通达全球。
也要看到不利因素。
从国际需求方面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速低于本世纪初前20年的平均水平,主要经济体持续增长动能不足。
从贸易壁垒方面看,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多,部分国家频繁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历史已经表明,一个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并没有解决自身所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相反,会推高进口产品价格。因为最终关税是由进口国的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来支付,加征关税必然导致消费者支付价格上升,用户成本提高,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王受文分析。
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接续发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实现进出口稳增长是有基础、有支撑的。”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
如何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我国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分享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是全球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成中欧班列、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促进通关便利化……近年来,我国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着力加强与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大力推进双向互联互通,有效降低跨境商品运输和交易成本,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
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有利于加强技术共享、产业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一直以来,我国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交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产业合作体系。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是实现发展的基础,关键要加强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协调,确保各国和企业拥有可靠合作伙伴和稳定发展预期。”中国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任鸿斌表示,我国是联合国标准下工业体系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国家,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电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中高端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加速提升,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利共赢。
“目前,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经实现了清零。”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何海林介绍,稳步推进电信业对外开放,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取消经营类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外资股比限制,批准2220家外资企业在华经营电信业务。我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收外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提供了广阔空间。
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