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未来IT的机会肯定在To B业务上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9:26
浏览

  联想全面To B 吗?目前的人工智能行业有无泡沫?2019年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如何融合?

  精彩看点

  1.当下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快于过去,现在要靠技术和创新取胜。

  2.如果说信息化或数字化时代是由欧美主导,中国更多是在追赶的话,那么在智能化时代,中国大有机会成为引领者。

  3.2019年,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将会加速,而且有望培育出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

  4.随着行业智能的发展,To B业务的增长潜力未来更是值得期待的,未来IT的机会肯定在To B上,不仅市场更大,盈利性也更好。

  作为一家笔记本脑起家的企业,联想多年来总是被贴上PC标签,在市场趋于饱和之下,联想正在转向。在联想看来, To B业务的增长潜力未来更是值得期待的,不仅市场更大,盈利性也更好,这也会是未来联想的一个发展重心。

  联想的出海梦始于2000年,18年后联想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七成。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称,未来,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还必须更加积极地走出去,跟全球领先的跨国高手过招。

  当下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快于过去,全球的技术竞争程度加剧,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的竞争,过去许多企业走出去,可以凭借低价策略取胜,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靠技术和创新取胜。

  “当下的我们更应该践行企业家精神,不能仅仅想着抄捷径、炒概念、挣快钱,而是要有实业报国的情怀,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工匠精神,要有用技术、产品和服务造福人类的抱负,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谈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走出去”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中央近日给民营经济发展开出的一系列药方?

  杨元庆:中央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让民营企业家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保护,改善了营商环境,鼓励了企业家创业创新,让我们感到十分欣喜和备受鼓舞。

  新京报:民营经济要做大做强,你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杨元庆:未来,我们的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还必须更加积极地走出去,跟全球领先的跨国高手过招。不过,当前走出去也面临不少挑战。当下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远快于过去,全球的技术竞争程度加剧,我们面临的是与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企业的竞争,过去许多企业走出去,可以凭借低价策略取胜,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靠技术和创新取胜。

  实际上,过去很多企业走出去,只是把产品销售到了全球。变成一家“全球销售”的公司不难,但变成一家真正“全球化经营”的公司却不容易。我认为,真正全球化的品牌和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把我们低成本制造的产品卖到海外去,而是应该有更高的志向,更大的勇气,在国际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创造和创新,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营销、服务各个环节都得打通,都得高效;同时,信誉得好,企业得靠得住。除了产品/服务有一说一,有十说十,更重要的是,对客户,对员工,对投资人,对整个社会都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却是通向全球品牌的必经之路。只有那些拥有开放心态,扎扎实实地加强在产品、业务模式、信誉、文化,尤其是创新上的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品牌。

  谈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有一些泡沫

  新京报:国家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上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但是,人工智能在与产业融合方面落地并不快,通过你的实践,你认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杨元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智能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龙头企业。行业智能是对企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智能化变革,但我国企业的相关产品在技术成熟度、覆盖领域、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与国外产品存在着一定差距,缺乏具备行业引领性的领军企业。

  二是,我国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总体偏低,制约行业智能发展。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当前,我国企业在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比如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国企业使用云计算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而美国的这一比例高达五分之三。

  三是,我国行业智能的研究与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是跨学科融合的产物,涉及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而行业智能,则更是人工智能和行业专门知识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尚处于布局阶段。

  新京报: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目前已经增设了人工智能专项,建议进一步设立细化的“行业智能”专项。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科,完善相关专业设置,针对行业智能化人才短缺的局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开展联合攻关,开展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第二,大力培育行业智能的领军企业,在重点行业推动应用示范。对标国际行业智能化领军企业,制订我国行业智能化领军企业培育方案,既包括关键基础设备的提供商,也包括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第三,建立国家行业智能化应用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

  新京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杨元庆:如果说信息化或数字化时代是由欧美主导,中国更多是在追赶的话,那么在智能化时代,中国大有机会成为引领者。大家知道,推动智能化需要三个关键要素:数据,计算力和算法。

  首先,我们有着巨大的数据优势。中国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每年光个人脑和智能手机等传统智能终端的销量就超过5亿,稳居全球第一;根据工信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 ZB,占到全球数据总量的1/5。我们也有着显著的计算力优势。11月初刚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 500最新榜单,中国超算上榜总数第一,有227套。

  事实上,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由像IBM、微软、Oracle、SAP等欧美企业引领。而在行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却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群雄逐鹿,格局未定,中国企业大有机会。

  新京报:人工智能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是否存在泡沫?

  杨元庆:其实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是 62 年,基本上是三次兴起于两个冬天,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次兴起的时候。当然去年比今年还要热,今年大家有点冷静了。

  我觉得泡沫这个词是中性词不是贬义词,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泡沫在往上吹的过程当中鱼龙混杂,但是一旦破了以后,剩下的几个企业就是代表了新的经济形态下合适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