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不容金钱破坏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3-18 13:09:24
浏览

 
 
教育公平,不容金钱破坏  
 

郭英剑

最近,美国名校曝出招生丑闻,其暴露的问题令人瞠目。

此次招生丑闻不是简单的逃避法律法规,而是一些拥有特权与财富的父母,用金钱贿赂的方式,以造假、替考、改分等,将孩子送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人们不禁感叹:原来有钱可以如此任性!“有钱任性”这一逻辑最终伤害的,是人们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教育公平。

此次招生丑闻的爆发并不令人意外。美国高校特别是私立名校的招生制度自诞生以来,被人诟病的暗箱操作一直存在。可受益者不言,其他人只能心有存疑但搜集不到证据。

最近,一件历时5年的案子,在马萨诸塞州闹得沸沸扬扬。哈佛大学被美国一亚裔组织控告。去年,在法庭要求下,哈佛不得不公布了一些难以示人的招生政策,人们才意识到诸多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进不了哈佛的原因。

首先,经过对公开的超过16万名学生的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哈佛在评价亚裔申请者时,对其个性特点予以较低评价。换句话说,亚裔申请者因为是亚裔而被认为人缘太差、令人反感。其次,哈佛在招生录取政策中为了保持族裔平衡,实际上预设了“软配额”(soft quota),获益者是并不够格的白人、黑人与西班牙裔申请者。

当下美国众多名流卷入的这起招生丑闻,必将对哈佛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哈佛并无任何造假、替考等违法乱纪的事情被披露,但从招生暗箱操作中透露出的一些深层观念、习俗与做法上看,其内在逻辑如出一辙。

教育公平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达到教育公平,保持多元化,政策制度上如何发挥保障作用,都是不变的难题。

身处高度资本化的社会,美国人大都相信市场的力量。上百年来,市场的确在制度改革、社会进步、人类向前的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正面作用。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不断在指挥着社会,改变甚至干扰着人们的正确观念。

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桑德尔在《金钱不能买什么:市场的道德界限》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如果身处一个一切可以买卖的社会,那是不是这个世界已经出了问题?如果这是一个有病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市场价值用买卖的方式侵入生活?市场的道德界限究竟何在?对这样的问题,现实已经给出有力答案。

首先,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还是要有一些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

其次,对于严密的制度也要保持警惕之心。制度由人制定,也由人执行。不严控过程、加以监督,再完美的制度都可能出现蚁穴溃堤的局面。同时,舆论监督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美国社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新闻媒体同样问题重重甚至假新闻泛滥,但其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与自我纠正的功能,是纠偏社会走向、凝聚世道人心、呼唤道德理想的一面镜子。

美国名校招生丑闻也让我们意识到,当今中国的高考制度,正成为世界上最严谨的招生制度之一。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对待可能被人利用的漏洞并将其堵上。修正高考制度中任何可能造成教育不公的政策,就是朝教育公平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