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和利用方式都有待转
“为什么造价千万元的太阳能公路不到一年就拆了?是技术不可行吗?实际上不是这样。”在今天举行的中澳科技创新高峰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金红光坦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了弯路,得拧过来。
201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新增装机77.44GW,占全球的46.1%。中国水、风、光伏发装机容量已稳居全球首位。
不过,金红光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和利用方式都有待转变。
“大型力企业延续化石燃料的大容量、高参数、集中式发的传统模式,不符合可再生能源不连续、不稳定、低密度的特点。”他认为,应该从大规模、长距离、大容量、高参数、集中式的传统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转变为因地制宜、分布式和综合利用的发展新模式。
同时,要改变可再生能源简单粗放的利用方式,加快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鼓励和激励多能互补的利用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发上网率;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能源产品,如氢能、燃料、纯氧、冷能等。
尽管有专家提出中国可再生能源正引领全球,但在金红光看来,中国能源战略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尚不清晰,无论传统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有极端片面的观点。他建议,加强适合国情的能源战略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明确可再生能源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他还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与驱动不足,过分重视资本运作,依赖引进技术,轻视科技创新。
“一些示范项目仓促上马,由于效率低、投资高,技术经济性不可行,以及过分依赖政府补贴政策,难以起到示范作用,起到了‘示而不范’的作用。”金红光说,“由于不遵循市场化商业模式,跑不稳、跑不远,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为此,他建议,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摆脱引进为主的思路,加大政府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科学决策,避免行政化拍脑袋决策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统筹政府宏观目标与企业经济利益关系,制定相应的协调机制。
中澳科技创新高峰研讨会由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分为能源、全球健康、人工智能、下一代材料等4个主题。据悉,中澳两国将交替举办年度峰会,聚焦于多学科、跨学科的挑战,这些挑战正影响着科学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峰会将以能为两国高层政府提供建议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