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有条“烧柴带” 珍稀植物也成了“柴”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3-21 14:08:12
浏览

“我在长江中上游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竟然看到濒危植物红豆杉被农户当柴烧。农户不认识红豆杉,把它们当成了‘杂木’。”三峡植物研究所所长向秀发在长江沿线考察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扼腕痛心的现象:有一些珍稀植物甚至濒危植物被当成柴火烧!“在长江沿线,这种烧珍稀植物的情况很常见。”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丰富的森林和绿地资源,堪称“中华绿芯”。但新华每日讯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长江流域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三峡库区、云贵高原及横断山区,广袤的农村仍然存在普遍的“烧柴现象”。

在不少地方,群众生活、生产普遍和大量燃烧木柴,不仅造成空气污染,损害群众健康,还消耗大量森林资源,威胁珍贵稀有甚至濒危植物物种安全。专家建议从长江流域绿色大保护着眼,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大量烧柴导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春节期间,新华每日讯记者来到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采访。由于天气湿寒,沿途一路看到不少群众围着火盆烤火,火盆旁边堆放着一捆捆木柴。路过一栋栋农房时,村前屋后也堆放着一座座柴垛。上山砍柴、在院子抡起斧头劈柴,是不少群众冬天的主要劳作。

 

在海拔1800多米的一个村庄,50岁农民老余家的院里,一大堆劈好的木柴格外引人注目。“村里人现在还普遍烧柴,这些柴火都是从附近的山上砍下来的,有灌木枝,也有大树干。”老余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包说,以前村里的山上都是树木,这些年树木被村民烧掉后种上了农作物,如今柴火越来越不好找了,要跑到很远的高山上去找。老余介绍,村民们平时烧的柴主要是山上的松树、黄桷树,一年下来要烧3、4吨,除了煮饭,还要取暖。

 

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别山区,记者发现,近些年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推进,从房屋到道路、从自来水供应到乡村学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唯有烧柴,仍保持着过去的传统。

 

沿着山路十八弯,记者在大别山深处一个个村庄和农户发现,不论是富裕户还是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家家户户都烧柴、家家门外都堆柴。每家每户院子里的“标配”,是堆放着整齐或者胡乱码起来的柴垛。到了饭点,几乎每个村庄都是炊烟袅袅,虽然景致很美,但村庄里到处弥漫着烟味。

 

一位农户指着屋檐下的“小柴山”说:“这一大堆,也就烧个两三个月吧。”记者看到,很多木柴是由直径不小的原木砍成,有些木头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材质十分细密。越靠树芯处年轮越密、颜色越深。

 

走进群众家中,灶膛、火塘里都在熊熊燃烧着柴火。一些人家烟囱排烟不畅,屋子里烟雾弥漫,离远了连人都看不清楚,记者被熏得涕泪横流、咳嗽连连。这些人家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人人眼睛都被熏得通红,但他们却表示,习惯了。

 

“一壶酒一炉火,除了皇帝就是我!”有山里人乐呵呵地说。

 

在长江流域不少山区,因为烧柴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地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小企业、作坊也大量烧柴。有的茶厂厂区内外堆满了几米高的“柴墙”,据说是为开春采茶后“炒茶”备用。其他如油坊、山货加工作坊等,也有类似景象。

 

重庆工商大学生态经济学教授文传浩长期研究长江沿线烧柴状况。“长江流域山区森林植被丰富,烧柴现象较全国其他地方更为突出,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分布特征。”文传浩说,今年春节期间,他还专门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沿线考察,发现即使是一些县城也普遍烧柴。

 

 

红豆杉、润楠、三尖杉被当“杂木”扔进炉膛

 

       三峡植物研究所所长向秀发长期在长江沿线野外考察,对三峡库区的珍稀植物很有研究。近年来,他有过多次难忘而痛心的考察经历。

 

       “去年3月,我在长江中上游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看到农户家里的一捆柴火里有20多棵篦子三尖杉,这可是国家的二级保护植物啊!”向秀发说,“这种植物长得很慢,要几十年直径才能长到5-6厘米。这一刀下去,一棵珍稀植物就没有了。”

 

       “去年6月,我在长江中上游的另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看到了一根3米多长、直径20多厘米的润楠,被村民砍回家当柴烧。这根润楠约有六七十公斤,也是二级保护植物,至少生长了三五十年。”向秀发说。

 

       据向秀发介绍,除了珍稀植物,一些濒危植物如红豆杉也会被群众当柴烧掉。“前年,我在一个保护区,看到有群众把红豆杉砍了烧。上前一问,才发现老百姓不知道这是红豆杉,把它们当成了‘杂木’。这种情况,我在野外考察时经常碰到!”

 

       专家们发现,一些群众烧柴喜欢选择分量重、密度大的“杂木”。这类木头做成劈柴、烧成木炭,燃烧时间久、火力旺,有的烧起来还会释放出浓郁的芬芳,做成的饭菜、烘烤出的食物自带“木香”,特别美味。

 

       但这些“杂木”,其实是经济、生态价值都很高的“嘉木”。“我在长江流域一些地方发现,现在很多群众烧柴火喜欢选木质好的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喻勋林说,长期以来,老百姓在木工师傅引导下,认为椆树、栎树等优质硬木树不好锯不好刨,制作家具或做建筑构件难以加工。而这些树当柴烧很耐烧,因此百姓喜欢砍。但其实这类树长得慢,价值极高,是做高档家具的好材料。

 

       受访生态学家认为,植物是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一环。千家万户砍柴烧柴,不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在生态敏感的长江沿线,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比如杜鹃,关乎蜜蜂采蜜。如果这种植物没有了,蜜蜂就没有办法生活了。再比如茯苓,没有松树下面的菌是不可能生长的。如果没有了松树,自然也就没有了菌,更不会有茯苓了。还有天麻,需要树根上的蜜环菌,否则就无法存活。”向秀发说,动物对植物的依赖不仅是食用,甚至还有药用的需求。可以说,对植物的破坏,其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