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5 09:52:55
浏览


 
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1987年,研究人员在天山1号冰川考察。

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在天山冰洞考察的施雅风

■本报记者 刘晓倩

3月2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研讨会,邀请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齐聚兰州,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1957年,施雅风参加祁连山西段地质考察,第一次亲眼见到冰川。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再也离不开冰川。他开创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中国冰川学理论,把中国冰川学研究推向世界前沿。

施雅风常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这是他一生科学考察研究的总结,也是对后继者的期望。

开启中国冰川科考序幕

1957年,施雅风参加祁连山西段地质考察,路过天山时看到一片白色。这是施雅风第一次亲眼看到冰川,也因此引发了他进一步研究冰川水源的愿望。当时,国内现代冰川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

“冰川位于高寒地区,冰川活动可能产生危险, 因此很多人对冰川望而却步、 不敢触碰。父亲认为,高山冰雪利用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将带动一系列学科的发展,甚至新学科的诞生。”施雅风的儿子施建成在研讨会上说。

因此,考察结束回到北京后,施雅风书面报告中国科学院,获批成立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1958年,施雅风率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开启了中国冰川科考研究序幕。

当年7月1日,在祁连山腹地柳条沟地区托赖山脉,队员们经艰难跋涉,登上海拔5143米的冰川最高点。据初步考察和观测,他们估算出这条厚度达80~1000米的冰川含水量有100006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北京十三陵水库。

这一天恰逢党的生日,他们向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发电报报喜,建议把冰川命名为“七一冰川”,正在开会的中科院领导当即宣读了这个喜讯。“七一冰川”成为第一条由中国人命名的冰川。

1959年,由施雅风组织完成的43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冰川考察报告,填补了我国冰川研究的空白。

据施建成回忆,1960年7月,他们全家搬迁到兰州定居,父亲与同事同甘共苦,开展冰川冻土研究。

成立我国第一个冰川冻土研究单位

在施雅风的带领下,我国第一个冰川冻土研究单位——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于1965年成立。

当时,冰川冻土研究的体系框架、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研究项目,无不是在施雅风的主持下向前推进。

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虽然施先生的主要研究工作在冰川,但他仍然亲自带队前往青藏公路沿线进行冻土考察。”

“施先生常常教导我们,没有野外的数据积累和认识,实验室里的研究都是无本之末。”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在研讨会上说。作为施雅风的大弟子,姚檀栋对老师的科研经历如数家珍。

从1964年开始,施雅风与刘东生先生共同率队开展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研究,获得了重大科考研究成果。1966~1968年,两人再度联手,率队开展了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研究,一系列基础资料的获得填补了我国地质地理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