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追授中科院研究员王逸平“时代楷模”称
他就是人民的“药神”
中宣部追授中科院研究员王逸平“时代楷模”称号
11月16日,中宣部在上海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逸平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王逸平生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不忘初心、胸怀大爱,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研发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000多万患者;他追求卓越、锐意创新,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他坚韧执着、奋发忘我,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25年与病魔不懈抗争,默默无闻投身科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进者之歌。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因病在办公室离世,年仅55岁。
王逸平的动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王逸平生前所在的中科院上海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大家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和创新自信,大力弘扬王逸平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的一生就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沪区党委副书记田申荣表示,王逸平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要求。他领衔研发的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造福了病患2000多万,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的“惊天动地事”。他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一生在践行科学院精神,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我们要以王逸平为榜样,学习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创新为民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并将他的精神转化为实现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强大动力。
“我们可以像王逸平那样,告诉自己坚持‘再战一百个回合’”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王迎春说,王逸平生前最大愿望是做出“世界各地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直击内心的感觉。这句话道出了一位药物研究者的最高追求,也道出了一位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从事的智库工作也一样需要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这种科学的精神和执着的情怀,要勇于做出卓越的战略研究成果、甘于坐冷板凳,要敢于、乐于啃硬骨头,碰到困难和低谷,我们可以像王逸平那样,告诉自己坚持“再战一百个回合”。
“没有投机取巧,解决最关键的科学问题,直到燃尽风华”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海啸说,他和王逸平研究员素未谋面,但是同在张江科学城工作、同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研人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健康而奋斗”这是王老师的人生实践;“没有投机取巧,解决最关键的科学问题,直到燃尽风华”这是王老师的治学之道。他表示,“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应当像他那样做学问,不忘初心;将从事领域的核心问题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勇当科技强国的生力军。”
“那是一种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担当民族重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李驰麟认为,透过王逸平的成就和荣誉,我们看到了一种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担当民族重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常亮深感从王逸平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事情一定要胸怀国家,报效祖国。最大的胸怀就是心系国家,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科技创新精神,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专注投入,要不断思考,经历试验和失败,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王逸平的学生、亲友也纷纷留言。“做过王老师半年的学生,老师的严谨都让我铭记一生,老师走好。”“身为药学人,为有这样的前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立志需躬行,向老师致敬!”
有人说,“一生只为医药事业,一生心中只有人民,他不是凡人,是神!”“他就是人民的‘药神’!”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王逸平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负责同志为王逸平的家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发布仪式前,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和中科院副院长张涛等领导同志深切慰问了王逸平同志的妻子方洁,向方洁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以及科技部和上海市有关领导的问候。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上海市委有关负责同志,王逸平的亲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