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癌诊治创造上海标准成为
在国内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的指导和引领下,虞先濬教授带领团队始终以“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为宗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多项原创性成果纳入国际国内指南共识,在被欧美发达国家长时间掌握话语权的学术舞台,形成了胰腺癌诊疗的“上海模式”。
“肠子像衣服,胰腺是豆腐,胰管两毫米,胰液不出来。胰液一流出,病人性命难。”新当选的“上海工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形象地向记者描述胰腺癌根治手术的高风险。
据悉,胰肠吻合后发生的胰瘘是最常见、最致命并发症,该团队创新“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将术后胰瘘率从国际平均水平的15%降至9.6%,并在国内2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美国著名胰腺外科专家拉夫教授亦发表专篇述评,“这一原创方法,为胰腺手术安全奠定了重要贡献。”
胰腺癌是真正的“癌中之王”,专家表示,肝癌发病率正连年下降,但胰腺癌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城市发达程度越高,发病率也“水涨船高”。现有数据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平均为7/10万人,上海地区为15/10万人,与16/10万人的欧美国家水平基本持平。
胰腺癌根治手术曾经耗时长、疗效差强人意,是困扰临床医生的最大难关。虞先濬团队经前期大量临床实践,创新“锐性解剖清扫法”,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还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缩短近半。在这一技术中,团队发明了一系列新型手术器械,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团队还发现,淋巴转移有其特性规律,证实了只有淋巴转移阳性的患者才需要术后辅助放化疗。这一共识被撰写在《胰腺癌淋巴转移诊治进展与处理规范》中,并为国际胰腺癌临床指南和行业规范做出了贡献。
而针对部分患者术后并不获益,团队抓住“牛鼻子”,着力甄别这组人群。从临床血清肿瘤标志物入手,发现“手术不获益”患者的特征。虞先濬介绍,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团队发现,CEA+/CA125+/CA19-9(-)的假阴性患者,往往预后很差,手术需要谨慎;此外,CEA+/CA125+/CA19-9≥1000U/mL的“三阳性”患者术后很快转移复发,中位生存期仅为5.4个月,手术也不获益。上述标签得以甄别胰腺癌中的“手术不获益”人群,指导临床逐步建立基于筛选和分型的个体化手术综合治疗策略。
胰腺癌真的无法实现早期诊断吗?专家解释,其实,增强CT可以发现1公分以上的胰腺肿瘤,但这一检查手段远未普及,这也导致一些疾病实现误诊、漏诊。中上腹部持续饱胀、莫名的血糖增高、不明原因的腰酸背痛、甚至不明原因的黄疸,都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胰腺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乔布斯罹患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是胰腺癌的一种,但其生物学特性完全不同于普通胰腺癌。”虞先濬说。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推出的分期指南,大部分直接沿用胰腺癌标准,导致分期自相矛盾、缺乏临床指导。团队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生长特征,证实了对预后影响的排序应该是“胰外侵犯>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同时整合之前分期优点,建立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改良国际分期系统,并被国际指南采纳应用。
精准的肿瘤分期、更要辅以精准的治疗。尽管胰腺癌化疗敏感性和有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实用简便的个体化选择指标。许多医生临床属于盲目的经验用药。团队发现,胰腺癌丰富的间质影响了药物的“运输和弥散”,明确间质比例,可有助提升化疗疗效预测和方案选择。团队通过无创的“超声内镜弹性应变率比值”,区别不同化疗方案对局部进展患者的有效性,填补了胰腺癌精准医学的空白,并实现了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外科学年鉴》,该杂志主编凯思·利乐默教授评价说,“来自中国的原创性、开拓性成果,势必将在全球范围内让更多胰腺癌患者从中获益。”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胰腺癌患者的信任认可,甚至一些国外患者,均慕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医,接受外科为主的先进个体化综合诊治。
记者了解到,该院胰腺外科每年完成胰腺恶性肿瘤手术近1千台,居于国际国内前列。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住院综合治疗患者1万余人次。数据显示,2017年肿瘤医院胰腺恶性肿瘤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5.59天,术前等待时间为2.71天,均为市属医院中最短,均次医疗费用也较上海平均水平低1万元。
同时,该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临床转化研究,形成胰腺癌诊治“上海方案”,显著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将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延长了近40%,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引领性地位。
对此,作为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的虞先濬无比欣慰。他表示,“新时代的团队带头人,要拥抱新想法,要展现新气象,更要谋求新作为,擦亮上海胰腺癌诊治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