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技的夺“金”之路
体育科技的夺“金”之路
编者按
更高、更快、更强。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意志越来越强烈。
随着新一轮世界体育大赛高潮来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将今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首次聚焦于“奋力夺金:知识产权和体育”。
体育产业是一项“黄金”产业,给无数人带来欢乐和希望。知识产权将为这项给人类创造幸福感的事业带来什么力量?体育又将为以知识产权为表征的高科技提供怎样的试练场?展望未来,体育和知识产权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专访业内专家,探讨上述话题,以期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引发读者的关注。
■本报记者 张晴丹
“鲨鱼皮”游泳服的运用大大提高游泳运动员的速度、气泵篮球鞋更能满足篮球运动员的弹跳需求、新型足球鞋既防滑又舒适的性能深受职业球员喜爱……这些高科技与人体运动力学完美融合的体育专利产品,逐渐成为运动员夺取冠军的重要筹码之一。
无论运动装备、训练器械还是训练模式,有了先进科技的加持,极大促进了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科技正在将体育推向新的高度。
“一方面,体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另一方面,体育本身也是科技发展的试金石和试验田。”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雁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体育科研正在踏上一条不畏艰险的夺“金”之路。
起步晚
亟待提高含金量
早在19年前,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每年还在快速增长,如此大的产业蛋糕却基本上掌握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无论专利还是外观设计和商标,都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差异较大。”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运动医学外科学科带头人汪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
体育科技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成为共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漩涡中寻求发展,就必须重视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专利。
在李雁军看来,一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对于高科技专利的需求更为强烈。比如登山和海上项目,高科技专利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赛事正常开展和获得更好的体验,更重要的是生命保障。例如,在滑雪服里加入定位系统和求救技术,一旦运动员遭遇雪崩,在积雪深处可以被救援人员探测到。
为此,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研究中心五年前便开始进行智能滑雪防护服的研发与应用。2022年冬奥会中国健儿有望披上“made in china”的智能雪装。
专利的申请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地区的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过,专家表示,和其他领域类似,中国在体育专利总量上虽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专利质量明显不足。实际上,国内企业的专利竞争力与跨国企业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专利构成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质量上与国外企业相差较大,缺乏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
要想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亟待提高体育科技的含金量。
“有人问我,国内体育科技与国际相比差距那么大,中国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标准和专利呢?”汪毅回答说,因为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无数的教练和运动员用汗水凝结成的奥运金牌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科技宝藏。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就必须要有中国体育自己的标准和专利,年轻的体育科技工作者要顶得住压力。“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体育强国,让世人领略中国体育的现代化。”
技术研发
推动产业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