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世界超级经济区呼之欲出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2:22
浏览

 
 
长三角:世界超级经济区呼之欲出  
 

这几天的上海,因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而万众瞩目。不仅吸引了超过15万境内外采购商和全球企业前来“掘金”,更是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项大的利好,无疑能够带动长三角经济更快发展,让当地百姓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多的消费选择。

更重要的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能够提升区域和国家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东中西部的联动发展,有利于理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各大区域战略的互补互动、互联互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区域一体化程度全面加深

从内在机制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了制度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子系统。其中,制度合作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其成效主要通过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长三角交通可达性水平全面提升。2010年以后,全国高铁“四纵四横”格局中的“两横”与“两纵”汇聚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催生了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

倪鹏飞指出,至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总共40个城市,三省一市将全面迈向“当日经济”。

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促进了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上海明确提出了“服务长三角”的发展定位,苏、浙、皖等外围省市也开始在“接轨上海”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市场力和政府力的双重作用下,长三角市场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倪鹏飞说。

以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来测度长三角的产业一体化程度,可以发现:2004年之后,长三角整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均值水平连续7年上升,2010年发生了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

倪鹏飞表示,产业同构成为一体化的基础,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形成集群优势,对外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向沪苏浙皖纵深方向发展

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研究团队就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中将“沪苏浙皖: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作为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这个正在深度一体化的经济区的人口规模或区域面积全面超越纽约大都市区、东京大都市区、巴黎大都市区和伦敦大都市区,甚至超过或接近日本和德国全国的人口和空间面积。

“中国经济规模将于202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这也意味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依托长江流域和中国经济的广阔腹地,有条件跻身世界超级经济区之列。”倪鹏飞说。

毋庸置疑,这个主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改进和市场经济力量作用所浮现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倪鹏飞认为,构建沪苏浙皖超级经济区是顺应我国区域发展客观趋势的重大战略举措。他建议按照“北进南优、西联东拓、中扩提”的布局原则,引导长三角向沪苏浙皖的纵深方向发展,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形空间结构,将其建成全球经济、科技的新中心,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枢纽。

世界超级经济区呼之欲出

基于若干经济地理效应的累积和强化,倪鹏飞判断,长三角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一个体量更大、层次更高、纵深更广的世界超级经济区跃然纸上。

下一步怎么干?他认为,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做好战略规划、改进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治理、优化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规划要高起点定位,基于全球变化趋势和全国发展愿景来做,充分考虑智能化、全球化、大都市化。”倪鹏飞说。

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均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双重关系,对此,他建议搭建磋商平台,建立“讨价还价”的协调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区域内政府、企业及其他主体都应纳入统一的区域治理体系之中,按照“责权对称”的公平原则,履行义务,分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