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过得怎么样?国宝级野生动物的“少数派报告”
它们过得怎么样?国宝级野生动物的“少数派报告”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王钊)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国际组织“地球日网络”为今年选定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物种”。一提到保护物种,许多中国人可能会想到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这些动物界的“少数派”过得怎么样呢?
“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身怀卖萌“绝技”,大熊猫在全球民众中“吸粉”无数。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选择大熊猫的形象作为这一国际组织的标志。
截至2018年,中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纳入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中。野外调查显示,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00余只增长到1800余只。全球圈养大熊猫数量也超过500只。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并指出,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一物种所作努力是有效的”。不过,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对大熊猫的保护绝不能就此松一口气。
被称为鸟中“东方宝石”的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猎杀和生态破坏等原因,这种珍禽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俄罗斯、韩国、日本相继宣布野生朱鹮绝迹,这一物种在中国也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1981年,中国专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朱鹮保护工作者开展了朱鹮环志标识、种群谱系、人工繁育、代孵代养、野化放飞等工作。目前,朱鹮的数量已增加到3000余只,其中秦岭地区有2600余只。
金丝猴同样备受关注。中国境内的金丝猴包括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等。截至2016年,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地的金丝猴种群数量已从20多年前的1.5万多只增加到2万多只。
神农架金丝猴属于其中的川金丝猴种群,它一身金黄色的毛发格外惹人喜爱。上世纪80年代,神农架仅存501只金丝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在神农架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举措后,神农架金丝猴数量有所增加,2016年统计到保护区内金丝猴数量已经突破1300只。
尽管“少数派”中的这几位明星过得“都挺好”,但也确有一些珍稀动物可能活得不尽如人意。中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在十几年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鲟已多年未见踪迹……这些都警示着我们,濒危物种保护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