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25 12:20:48
浏览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从1946年埃尼阿克(ENIAC)诞生至今,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150万倍,运算速度提高了56万倍,同时价格不断下降,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如是说。

世界发展的动力离不开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的基本形态是节点加连接。信息技术的价值与连接的节点、数字平方成正比。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更多的连接需求,意味着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吴曼青说。

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1991年,人类就提出信息技术设施的概念,所有的人,城市、设施以及技术来支持信息的产生、使用、传输、存储以及销毁,这就叫信息技术的设施。

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深有同感,他举例说,无人驾驶发展的挑战,不是无人驾驶技术本身,而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有时很辛苦,这跟一个城市是否拥有完整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容纳这些技术有很大关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融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众视野。

吴曼青表示,信息基础设施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支撑更多的领域基于其发展,即更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成长,形成赛博空间、数据总和。当前,中国正在做这件事,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世界更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如何解释人类已经通过手机、微信等各种方式联网,与网络密不可分,仍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吴曼青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人类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向网罗一切、时空压缩、虚实融合、协同共享发展,最终走向深入智能。无时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将对人们的交流、生活和工作需求作出全方位、智能化响应,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

“我们更需要张开双臂、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力量,做好信息基础建设及应用,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吴曼青说。

卫星联网实现天地一体化

实际应用对“连接一切”提出更多、更高要求。2008年,由于汶川发生地震,国外卫星服务中止十几个小时,救援人员无法获知灾区受灾情况,浪费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志成表示,当时中国意识到建设卫星通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将近8年的努力,这个系统终于建成了。现在,东至钓鱼岛,西至红其拉甫,各地情况都能一目了然,为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

近5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五院)完成了17颗军民商的通用卫星的研制,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并且实现了自主可控。

但是中国卫星通讯的仍面临局限。目前,34%的中国的远洋船员隔3个月才能与外界联系一次;远洋深海探测的天气数据,尚需通过别国卫星传送;5G基站预计超过800万座,需要利用卫星通信光覆盖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基站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卫星通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