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从我做起,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26 09:09:17
浏览


 
韩启德:从我做起,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韩启德:从我做起,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本报记者 李芸 胡珉琦

自去年3月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一直忙于一件事——在北京大学建立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一年后,4月26日,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正式揭牌成立。

1999年国内高校第一个科学史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建立,至今已整20年。近几年,国内高校的科学史学科发展有伏有起,有数所“985工程”高校因学科评估接连取消科学史学科点,也有2017年6月清华大学和2019年4月北京大学两所顶尖高校相继建立科学史系。

北京大学新成立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会有什么样的新举措?会对我国科学史学科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给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又将对当代中国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起什么样的作用?《中国科学报》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

科技与人文,需同时相向而行

《中国科学报》:北京大学4月26日揭牌成立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在此之前,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协共建了科学文化研究院,这一系一院是什么关系?各有何侧重?

韩启德:刚刚揭牌成立的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隶属于北京大学,在高校最重要的目标当然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除了培养科学史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还要加强本科生的科学史教育。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要打造一个学术高地。

中国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协强强联合成立科学文化研究院,是要打造一个平台,让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工作者有一个研究、交流、探讨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向社会传播的平台。

这一系一院,一个是高地,一个是平台,一个着重于研究与教育,一个重在联合与传播。在具体的工作中,两个机构有分有合,各自发挥优势,起到1+1>2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哈佛大学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就确立了科学史教育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地位,国内高校建科学史系也有20年历史了,您觉得国内的科学史教育现状如何?

韩启德:国内高校的科学史教育还是相当滞后的。在现有的理工科教育中,讲授的知识越来越多,却很少提及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并没有把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上来,从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非常不够。

而我们的文科教育,也仍然维持在陈旧的模式中。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自成体系,缺乏自然科学方法的介入和使用。我们亟须建立新文科,它带着科学的翅膀,不仅在研究方法中灌注科学的精神,研究的重点内容也一定要回应当下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和问题。

我们的文科教育与理工科教育基本上仍处于两张皮的状态。要解决两者脱节的问题,可以从哈佛大学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中受到启发。以萨顿为代表的科学史工作者,在高校里提倡科学史教育,让科学史成为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沟通的桥梁。

《中国科学报》:那么,要打破文科与理工科两张皮的状态,您认为关键点在哪?

韩启德:在建国初期,国内最早的科学史家都是自然科学研究者,其中不乏科学大家,如创办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现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竺可桢先生。而目前国内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主要是人文学者,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拥有自然科学的教育背景,但科学技术进展日新月异,他们脱离科学研究太久,知识结构老化,成为科学史研究中的缺陷。真正能做好科学史研究的,应该是能掌握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