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公号推送 手机阅读改变生活
家住黑龙江省的宋女士是位有2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5年前,她大约半个月光顾一次书店,如今,她的习惯发生了变化:“过去要在书店或图书馆里寻找教学补充资料,现在用手机就能获得很多新资料,我去书店的次数比以前少多了。”
在媒体融合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各种阅读类公众号应运而生,凭借即时、丰富、有趣等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选择。手指轻轻一点,美文就在眼前。大众阅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读者从阅读类公众号中又能收获什么样的新体验呢?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线上阅读丰富线下体验
3月一个周末的傍晚,武汉大学的校车站旁排起了长龙,距离发车还有10分钟。在法学院就读的大三学生崔同学拿出了手机,向笔者展示自己的公众号关注列表。“排队等车挺无聊的,我一般都用这种零碎时间刷刷公众号。”说着,他打开了自己最喜欢的漫画阅读公众号,一边津津有味地读着,一边跟随着队伍挪动脚步。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整块的长时间阅读变得越来越“奢侈”,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很多人把阅读时间分散到了日常生活的零散空隙中——等车、吃饭、坐地铁时,打开手机,翻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放松身心。在这种背景下,各类阅读类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为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我们发现,在知乎社区“有哪些不错的关于读书的微信公众号”这一问题下面,截至5月7日,已经有86位答主进行了推荐,浏览量已超过30万。
去年7月,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举办的第三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推荐名单正式揭晓。这些“榜上有名”的阅读类公众号拥有不同的账号主体,包括传统阅读活动中的出版社、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等,也包括以原创内容吸引受众的推广型公众号等。
阅读类公众号的作用不仅停留在“阅读”功能本身,它还发挥着联系线上和线下阅读的纽带作用。读者能够在公众号上获取各种阅读活动资讯,如线下讲座、读书会、读者见面会等。从事媒体行业的北京读者孙吉每天要花2小时左右进行线上阅读,“线上阅读带来的体验的确很好,为线下阅读提供了补充和帮助。”孙吉说。
凭“独门绝技”脱颖而出
阅读类公众号如此繁多,怎样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读者青睐呢?本报梳理发现,针对读者不同口味和需求,阅读类公众号的定位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有的重在分享原创文章,有的重在推荐新书好书,有的重在转载佳篇美文,有的重在发布读书活动,有的重在进行教育普及,不同类别的公众号在经营中施展着各自的“独门绝技”。
从2016年到2018年,主打美文分享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连续三届荣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公众号”榜单。对于这个公众号的运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表示,“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非常注重可读性,都是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公众号还发布了小程序“人文读书声”,读者可以在上面收听到世界文学名著的有声书,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的同时,公众号还时常回馈给读者一些小福利,宋强说:“我们有时会通过微店,为热心读者提供一些带有作家亲笔签名的书籍版本。”
有的阅读类公众号则是主打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新京报书评周刊”的统筹编辑张婷对笔者说:“我们现在拥有了比较稳定的稿源,有一批学者和作家为我们供稿。”“新京报书评周刊”每天都会根据社会热点话题,如“原生家庭”“两性平等”“人工智能”等,推送原创深度好文。这些文章往往能切中读者的兴趣点,很多篇目都能收获过万的阅读量和上百条评论,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都非常可观。
除了从内容上下足力气,公众号在运营方式上也不断创新。
“新京报书评周刊”设计了几个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板块,如“阅读评审团”栏目,征集读者对于刚出版的新书“尝鲜”评价,“霉土豆”栏目则专门收集读者对于某本令他失望的书进行的毒舌吐槽,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感,从而加深了与公众号之间的情感联系。
以实体书店为依托的“西西弗书店”公众号经常推送各种作家见面会的资讯。3月是西西弗书店的女性主题月,整个3月里,在全国各地的西西弗书店举办多场和女性议题相关的读书活动,邀请女性知名作家与读者交流,一起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会面临的困境,分享女性的勇气与成长。
拥有500万粉丝的书籍推荐类公众号“书单来了”定位于为大众推荐好书新书,负责人邢晓英在谈到公众号的创建缘起时说:“我们发现,在豆瓣、知乎、百度上关于书的信息,90%是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人在求推荐,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广告语‘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就关注这个号’,非常切中用户的需求点。”这一精准的定位让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众多粉丝。为了增加用户粘性,“书单来了”将他们的小编形象做成了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取名“书单狗”。
邢晓英对本报表示,书单狗是一个正能量、生活化的形象,使读者更愿意时常打开公众号的对话窗口,就像去找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
读者受益多多
阅读类公众号争妍斗艳,读者也从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
在北京生活的陈宁是一名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他订阅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三联书店三联书情”等公众号,此类公众号时常发布最新的出版动态,对他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在成都工作的王先生是一名读书爱好者,他的微信里关注了“书单来了”“博雅好书”等四五个做图书推荐的公众号,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新书上线的通知。
除了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之外,读者还能从阅读类公众号中收获新知。孙吉是一个阅读范围非常广泛的人,在阅读公众号时,一些名家的书评能引领他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这些专家学者写的文章深入浅出,吸引我去思考他们所关注、而我从未思考过的一些问题,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孙吉这样描述他对阅读类公众号的感受。
新体验不只来自手机上的阅读,有的读者还参与了由阅读类公众号举办的线下读书活动,同样收获满满。
安徽读者王女士从“单读”公众号上了解到一个主题为“困境”的线下图书推介沙龙,活动邀请了科幻作家陈楸帆等4位主讲。在活动中,主讲人分享了克服人生困境的经历。王女士谈起参与此次读书沙龙的感受:“对谈虽然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如何在困境中自处的普遍性结论,但是会鼓励我持续阅读,并思考如何破解困境,这是参加这个活动最大的收获。”
越来越多的读者在丰富多样的阅读类公众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新天地。他们也期待,未来,更多的阅读类公众号能开拓更广阔的读书空间,为阅读提供更多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