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盟:“拜把子”的热闹与孤寂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5-15 09:10:34
浏览


 
高校联盟:“拜把子”的热闹与孤寂  
 

■李明会  张舒琳  曾佩佩  李永宁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门派林立,人就是江湖;有高校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江湖,高校联盟,每一个也是江湖。

但与武林中的各门派恩怨情仇不同,高校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怨,多是因“情”而聚,抱团取暖,以期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高校联盟由来已久,其中不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比如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等。

那么,我国高校有哪些联盟?其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本期数据新闻研究小组为您揭秘。

高校结盟究竟为哪般

高校联盟,是若干有着共同利益追求并且围绕共同战略目标的高校,通过所在联盟规则约束而建立的大学联合体。我国高校联盟在上世纪80年代便初现端倪——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院校成立了“教育和科研协作组”。不过,首个高校联盟是1994年成立的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

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0年前后掀起的高校合并潮,为高校联盟的产生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全国有785所高校采用合并的模式重组为314所高校。我国最早的高校联盟也正是产生于这段时期。

1999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七所高校开始联合办学,成立“武汉七校联盟”,学生可以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到目前,它提供了中国大陆持续时间最长、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联合办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高校之间、国内与国际高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大。这时,沉寂了大约十年的高校再次行动起来,以2009年国内9所顶尖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立的九校联盟(C9)为起点,掀起一轮高校结盟高潮。

数据显示,C9成立之后的短短四年时间,就有18个高校联盟相继诞生。

结合高校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研究小组推测,我国高校联盟的成立,是基于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高校内涵式发展应运而生的。

目前,我国高校联盟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主体,如C9、卓越大学联盟等;二是以省属高校为主体,如Z14联盟等;三是区域高校联盟,如武汉七校联盟等;四是自主招生联盟,如以北大为首的“北约”阵营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阵营。

高校联盟:“拜把子”的热闹与孤寂


 

我国高校联盟成立时间轴

注:本文根据现有网上资料(人民网、教育部、各学校官网发布的信息等)整理,共38个高校联盟(其中3个为大陆与港澳高校的联盟)。

联盟分布与“双一流”相契合

除了因为优势互补而合作外,不少高校还因地缘关系而结盟。

在本文统计的38个联盟中,有21个联盟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有的直接以地域命名,如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重庆市大学联盟等;有些高校间羁绊更深,如长安联盟,西安市内616路公交正好穿过这五所大学,因此,该联盟还有个外号,即“616联盟”;今年成立的延河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九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组成,地缘关系可以追溯到更远。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高校联盟由当地省、市政府发起组织,这些联盟更加注重高校对企业和科研服务发展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