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推销产品 电诈“夫妻档”专盯收藏者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19 11:32:29
浏览

  电诈“夫妻档”专盯收藏者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徐悲鸿十二生肖金币、一带一路纪念元宝、国宝熊猫古钱币、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玉玺……种种收藏品不仅听起来高大上,还配有“权威部门”出具的“收藏证书”。

  2015年以来,遍及全国多个省市的收藏爱好者通过电话推销,怀着喜悦的心情将这些诱人的“收藏品”纳入囊中,坐等升值。然而,直到办案人员打来取证电话,他们才知道这些“收藏品”根本不含有金、银、宝石等贵重物品,所谓“收藏证书”也是假冒的,而操纵这一切的则是一家电信诈骗“夫妻店”。  

  2017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警方破获了这起系列电信诈骗、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经过侦查审理,今年2月,安平县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一审宣判,1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2年6个月到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从安平县法院获悉了此案详情。

  电诈团伙精准推销产品

  “杨先生您好,我叫刘静,是某某收藏公司的员工,最近有一批收藏品非常适合您。”两年前,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杨先生接到推销电话,作为收藏爱好者,他对对方提到的某某收藏公司并不陌生。

  几番电话、微信沟通后,杨先生最终购买了几件收藏品,产品通过快递寄来,杨先生货到付款。他不知道的是,这名自称“刘静”的业务员真名为尹某,虽然使用北京归属地的手机号,但实际身处河北安平,更不是什么收藏公司员工,只是电信诈骗团伙的一名话务员,所谓能够升值拍卖的收藏品都是假货。

  2015年6月,尹某加入胡某开的“公司”,工作内容就是打着某些知名收藏公司的名义电话推销假收藏品,推荐对象一般是买过收藏品的人,由胡某联系发货。

  2015年2月,26岁的女子胡某在安平县某小区租房开办起“公司”,先后雇佣了尹某等6名员工。胡某为员工配发了北京归属地的手机卡,并对员工进行“话术”培训,教她们如何把假收藏品推销出去获利。

  胡某归案后供述,话务员通常是冒充几家北京知名收藏品公司的员工,开场白之后就开始介绍产品,所述内容都是假的。“如果客户怀疑真假,就说有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收藏帧数和检验报告,这些收藏品有收藏价值,收藏一段时间会升值,还可以进行拍卖。”

  一旦产品推销出去,胡某就会将客户和货物信息发给丈夫赵某(另案处理),在某快递公司工作的赵某负责进货、发货,客户货到付款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扣除一部分费用后,定期将其余款项打到赵某的银行卡上。就这样,赵某、胡某夫妇拉起了一个完整的电信诈骗团伙。

  尹某等话务员每月领取固定工资,并根据销售情况按5%至7%不等的比例提成。每名话务员都有3本笔记本记录所有的“工作”情况,订单本上记录着销售成功的客户信息,产品本上记录着各种推销的商品和相关术语,意向本记录的是有意向客户的基本信息。像这样的笔记本,安平警方在此窝点查获50多本。一审判决书载明,到案发时,6名话务员销售额分别为2400多元到81万余元不等,胡某犯罪数额共计170多万元。

  内鬼转卖客户个人信息

  安平警方查明,胡某电信诈骗团伙已取证的受害人涉及全国7省市,这些受害人大多为收藏爱好者,一般是买过收藏品的人,话务员在电话里能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使得诈骗成功率非常高。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赵某、胡某有专门渠道获得受害人的个人信息。

  以胡某为首的电信诈骗团伙成员全部落网后,办案民警通过对其作案用电脑硬盘进行恢复、分析,成功挖掘出多个涉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并在石家庄市、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市等地抓获多名不法分子。这些人为电信诈骗犯罪提供了重要信息来源,成为黑利益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多人被与胡某列为同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