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结缘非洲 航天人这样雕琢“一带一路”工笔画(2)
当接到“拿下整个项目”的电话通知后,戴明睿同事们相互祝贺,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他们所承担的第一个信息化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开标前一天,他们甚至还在开玩笑地讨论是承建离市区近的大楼,还是周边风景好的大楼。
打铁要趁热。戴明睿带领团队将该项目打造成样板工程,建立了一支“熟悉国际投标标准、掌握海外项目技巧、具备海外项目实施能力”的国际合作经营团队。在随后的时间里捷报频传,他们团队接连中标埃塞教育部12所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首都大学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并与南非、贝宁等国确立了后续合作意向,国际化市场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当地成功地树立了中国航天的信息化品牌。
航天人在海外,绘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
受限于非洲当地的电力、网络、供水等基础设施状况,停电停水是海外建设者常遇到的事。“停电也通常意味着断网,是大家最害怕的,办公设备都无法启动。手机网速极慢,只能收发文字消息……遇到电线大面积短路或出现故障,海外人员处在一种失联的状态,只能通过打国际长途给家里报个平安。”
初到埃塞俄比亚,戴明睿拍摄当地环境(受访者供图)
2017年7月,戴明睿在达喀尔突然病倒,高烧伴随着嗓子疼,有被蚊虫叮咬的痕迹。会不会是疟疾?他不敢多想,一边回忆执行项目应急预案,一边找寻当地的华人诊所。最终疟疾测试结果是阴性,只是普通的感冒。“面对在国外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只要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2017年9月,埃塞社保局特意向304所发来感谢信,对整个团队在项目实施交付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性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提出表扬。
从初来乍到的窘迫、项目中标的喜悦与兴奋,到独在异乡的酸楚和委屈,再到独当一面的从容自信……在深耕非洲市场的第四个年头,戴明睿笑着说:“想家,回国内一趟飞机要30多个小时。但我们这些在海外工作的年轻人,收获的成长也是惊人的。总书记讲要绘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我能看到更多航天品牌、中国品牌的标志在海外落地,一桩桩安全可靠的项目交付,只要见过竖给China的大拇指,辛苦不值一提。”(文/李赢薪 张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