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蝶变之道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5 15:36:23
浏览

  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蝶变之道

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蝶变之道

1935年费孝通(左一)在大瑶山与当地群众合影。新华社资料片

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蝶变之道

大瑶山的公路。本报记者陆波岸摄

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蝶变之道

六巷乡大岭村的民宿度假区。本报记者向志强摄

  桂中偏东,北回归线偏北,平原丘陵之中,耸立着一片2000多平方公里的雾海云山——大瑶山。

  80多年前,年仅25岁的费孝通和新婚妻子王同惠来到这里,在蜜月之中开启了自己最初的社会调查。在经历了两个多月艰辛而充实的调查之后,两人在一次转场中迷路,费孝通失足跌入陷阱,王同惠在独自求援途中不幸遇难,留下一段令人叹息的瑶山悲歌。

  新中国成立后,心系瑶山的费孝通先后于1978年、1981年、1982年、1988年四次重访故地,为大瑶山的建设出谋划策,对瑶族地区民族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见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大瑶山数十年间沧桑蝶变。

  越来越易抵达的大瑶山

  从壮乡首府南宁驱车前往大瑶山主体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300多公里的距离4个多小时即可抵达。接近县城时,公路穿过一段树木葱茏的山区,飘飞的轻雾袭来阵阵清凉,令人神清气爽。

  1935年,费孝通和妻子应邀到广西开展民族调查时,前往大瑶山的旅途却异常曲折漫长:10月8日从南宁搭长途汽车历经8个半小时抵达柳州,12日从柳州坐“小火轮”顺柳江而下,经13个小时抵达“象县”(如今的来宾市象州县),18日动身,再经过两天的挑担坐轿步行,才于21日进入大瑶山。

  费孝通和妻子的工作主要包括“人种研究”和“特种民族社会组织及其他文化特性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通过人体测量分析,“借以明了中国民族扩张、迁移之大势,及各族分布交融同化之概况”;后者“俾得直接住其地,更以局内观察记录其人民、家庭、市集之组织,与风俗、习惯、美术、宗教及其他种种文化特性”。

  王桑是费孝通进入瑶区的第一站,他们在这里待了3天。在这个花篮瑶村落,费孝通一行受到村民们热情招待。在村长家,费孝通品尝了村民自制的白酒,见识了瑶人的猜拳。晚上没有灯,村民们就用散发着香味的松木条燃火取光。“融融一室,主客欢笑,多年没有回过乡的我,在这种香气中,更觉得人情的深厚了。”

  根据费孝通在《桂行通讯》中的记录,从百丈到王桑的路极其难行,他们涉水六次、下轿不止十余次,翻越了一座500米高的山岭,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所经俱系峻恶难行之路,忽而缘峭壁,忽而过独木……一路只觉得造物的着意真是无美不备,无奇不有了。”

  从王桑经门头抵达六巷后,费孝通和妻子停留了25天。其间,王同惠在六巷开展花篮瑶社会组织调查,费孝通则前往周边的“大橙”(现“大凳”)、“古浦”(现“古卜”)等村屯开展人体测量。那个时候,从六巷去每个村,都需步行大半天时间。

  在群峰林立、沟壁深险的大瑶山,修路是头等难事。1978年,费孝通应邀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事后抽空重访金秀大瑶山。这一次,他乘坐着舒适的汽车从南宁来到金秀县城,但却因乡里公路尚未修通,不能前往当年住过的花篮瑶村寨访问。1988年,78岁高龄的费孝通率团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彼时六巷的交通状况仍然不佳,费孝通坚持从县城颠簸数小时回到六巷,和当年的老住户、前妻王同惠的“老同”蓝妹国等瑶族群众相聚,共诉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