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那块屏幕给了“超级中学”洗白的机会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4:15
浏览

  别让那块屏幕给了“超级中学”洗白的机会

  新京报漫画/赵斌

  一言为定

  如果我们把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希望寄托到这块大屏幕上,给“超级中学”洗白的机会,只会让实现教育公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近,一篇叫《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持续刷屏。文章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的故事。通过直播上课,贫困地区的中学有88人考上清华北大。文章推出后迅速刷屏,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持续数日,至今不退。在社会议题高度分散的中国舆论场,这的确并不多见。

  利用技术复制“超级中学”模式,令人担忧

  我看了文章发表后引起的一些讨论,不同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网络直播班也是从无数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尖子生,覆盖面很小,所以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二是说报道片面夸大了大屏幕直播的功能,忽视了国家近年来推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面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等。当然,也有报道指出网络直播是商业运作,报道对这一点缺少警惕。

  这几种批评意见,都有理有据。这个项目商业运作是事实,但是,目前看,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成本并未转嫁到学校与学生身上,似乎也无可厚非;前两种批评意见都觉得报道夸大了这个项目目前的作用,但也都肯定它的前途和方向——如果投入进一步加大,技术进一步成熟,它可能惠及更多学生,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按照这种逻辑思考中国教育,问题似乎变得很简单——超级中学是成功样本,政府、商家、超级中学三方合作,用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手段,不断复制超级中学课程,城乡教育不公就可迎刃而解。

  但是,稍了解中国社会的人都应知道,各地的超级中学,正是教育不公培育出来的畸形之果。正是各级政府为着政绩的需要,利用行政权力,集中调度当地教育资源、制定种种政策,打造“超级中学”,这客观地加据了城乡教育的不公。

  这些所谓超级中学,既包括“衡水系”“毛坦厂”,其实也包括一线城市声名赫赫的一些中学。这些“超级中学”,在舆论场上待遇不尽相同,前者似乎多受嘲讽。但其实,细考察不难发现,这种嘲讽恐怕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因为都要围绕高考升学率的竞争指标,所以办学模式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不过大城市“超级中学”的学生中,除北大清华之外,每年为数不少的人有机会进入国际常春藤盟校,让这些大城市的“超级中学”多了些傲人的资本而已。

  我先后在多家高校工作,接触这些“超级中学”毕业生不算少,对这些“超级中学”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效果,算有些直接的感受。我很难认同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更不能认为这些学校的办学模式代表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广复制这些“超级中学”的办学模式,令人担忧。

  那块屏幕的获利者或是商家与超级中学

  正如上文所述,每一个“超级中学”的形成,都是资源加持的结果。这些“超级中学”本该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教育改革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近年来的相关讨论中,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舆论共识。只是这种改革牵扯方方面面,触及的利益太多,改革喊得多,做得少,大多数地方都在原地打转,没有实质性推进。如何找到改革的突破点,这的确是一个硬骨头。

  但是,更让人不安的是,如果我们被《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所感动,把地方政府、商家、超级中学三方合力推广打造的“课程直播”视为改革的方向,最终的结果,恐怕真正获利的还是商家与“超级中学”。这种共谋打着“教育公平”的幌子,或许只会在巩固特权的基础上,制造新形式的不公,每一块屏幕可能只能让乡村的孩子看到虚幻的希望而已。

  我无意批评这篇报道,但是,如果我们把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希望寄托到这块大屏幕上,放弃对根本原因的反思,给“超级中学”洗白的机会,让“超级中学”成为真正的赢家,只会让实现教育公平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应该看到,这些年来,众多民间力量投入教学实验探索,众多社会各界人士为解决中国教育难题进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创新。我们只有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直面困境,充分调动民间的力量,支持并吸纳多方力量的创新,制定并推广真正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才有可能找到解决中国教育改革难题的钥匙。新技术、新媒体助力教育改革,才有真正的可能。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