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民主法治版:告别野味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29 23:02:14
浏览

  【法眼观】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在全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鏖战之际,多个证据表明,导致这次疫情的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陋习被国家立法机关亮起“红牌”,“放过野生动物!它们的生命不属于人类”的群情纷涌得到了有力的法治回应。专家表示,《决定》反映了我们国家和人民面对这次重大疫情考验的痛定思痛,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该来的终于来了。  

  众望所归,是时候告别野味了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集中暴发时,人们发现这个挂着“海鲜”招牌的市场,竟潜藏着肮脏的野生动物交易。被开膛破肚的动物、遍地的腥臭黑血、垃圾遍地的经营环境……随着这个市场被媒体曝光,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震惊不已。

  滥食野生动物,苦果最终还是由人类来“买单”。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鼠疫等疫情的暴发,都与滥食野生动物脱不了干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从中央到地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呼声不绝如缕。面对规模庞大的“野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早在1月26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样本被检测出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之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就联合发文,宣布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随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率先通过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物”被列入禁食之列。紧接着,广东、福建等地纷纷出台决定,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在国家层面,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野生动物的交易和食用可能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从新冠肺炎病毒宿主被指向野生动物,到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一个月时间里,斩断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法治之剑已经出鞘。

  有专家表示,《决定》的通过,表明了我国立法的与时俱进,反映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强烈的法治意识,这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都得到了血的教训,中国人必须要管住自己的嘴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此时通过《决定》是非常及时的,从残酷的现实中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相较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没有合法来源、未经检疫合格的其他保护类野生动物”的禁食范围,《决定》对食用“三有”野生动物(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亮出“红牌”,并且强调“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决定》全文一公布,即有人感叹“史上最严”。在记者采访中发现,“最严”背后,其实是立法思维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