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亦有品牌涉嫌侵权依法当赔(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6 20:14:19
浏览

  法院审理后认为,上述公司在其网站对八期培训班的宣传中使用了“依托北师大”“有北师大颁发的结业证书”“发挥北师大优势特色”的字样,并在部分培训班中宣称主讲老师有北师大的老师,公司方应当对其宣传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提交相应证据予以佐证。

  庭审期间,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自认其前五期已经如期开班,但未提交证据证明其中四期培训班“依托北师大”开办的事实,亦未提交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相关培训班师资中有北师大的老师,因此该公司未提交相应证据予以证明其宣称事实的客观真实性,应承担不利后果。

  法院认为,虽然原被告双方之间确实存在过一些合作,但并不意味着该公司可以在其未合作的培训班招生宣传中使用与北师大相关的用语,否则更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从而误导公众。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停止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41万余元。一审宣判后,某教育公司提起上诉,法院二审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庭后表示,当前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确实与相关学校、其他机构有教学合作的事实,但教育培训机构应对此如实宣传,不能以偏概全,打虚假宣传的“擦边球”。在教育培训行业的经营中,经营者应当规范经营,如实施了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了消费者,则其行为可能会因损坏其他同业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

  公开授课被转论文

  口述作品有法保护

  杨某围绕《攀登英语阅读系列》“A Friend-Making Machine”一文,拟定英语课程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制作了专用教学课件,并于2016年3月在北京市育翔小学公开讲授了“A Friend-Making Machine”课程(下称涉案课程)。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系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授课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的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借助涉案课文图片展示,并通过引导式提问、设置阅读任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逐步帮助学生预测故事发展、理解词意,识别文章的主旨大意,最终深层理解文章内涵。

  2018年8月,胡某在《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年8月(下半月)第41卷上发表《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一文(下称涉案论文)。

  杨某看后发现,涉案论文未经其授权,从“读前环节”“读中环节”“读后环节”3个角度整理和描述了他之前授课时的口述作品,使用了涉案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授课内容等。杨某认为,胡某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口述作品依法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和改编权,为此诉至法院。

  对此,胡某辩称,涉案论文系其听了涉案课程后,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研究阐述论点并最终撰写成论文,该论文只是引用了涉案课程中师生交流的部分内容,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涉案课程以“A Friend-Making Machine”绘本文章为基础素材,通过课堂现场讲授的方式,以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互动、理解学科内容的教学思路,体现了杨某对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的独创性表达,构成口述作品。

  涉案课程整体作为杨某的口述作品应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其中贯穿于课堂教学、体现课程特点、引导学生领会教学目标的课程讲解、问题链、阅读任务等教学设计内容,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杨某结合其个人授课经验并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作的精心设计,亦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内容。

  关于胡某提出的涉案行为属于合理使用之抗辩,法院认为,“适当引用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情形应满足必要性和适当性要求,涉案论文所使用杨某口述作品中的部分内容事实上属于口述作品中体现杨某独创性表达的核心,亦是贯穿完整作品的主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