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从死亡线上被抢回来 彭博:要扛起家庭社会责任(2)
镇静药物带给病人连绵不断的噩梦,彭博也是如此。好在他清醒过来后,自己努力修复疾病、药物和治疗带来的心理创伤,能及时地认识到:“梦里的那一切都是假的。”
彭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时的信念是,我必须活着回家。”
等能开车,想一一去感谢血浆捐献者
家让彭博感到安全。成天与家人相伴,每天看到4岁的女儿无忧无虑地跑来跑去,妻子拖着日渐沉重的身子,相伴在侧。彭博彻底放松了,他的睡眠很快正常起来。
2月15日,是彭博转到金银潭医院的第九天。他正上着ECMO,处于深度镇静的状态。为了对付他体内的病毒,潘纯教授决定用康复者血浆对他进行治疗。
妻子立即在网上发出血浆求助,6位捐献者中,5位是对彭博的定向捐赠。这6位刚刚痊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浆,分3次输入彭博体内。
苏醒过来的彭博知道这件事后,让家人给了这5位捐赠者的联系方式 ,加了微信,他要感谢这些帮助拉住他生命的人。
回到家不几天,彭博得知其中一位捐献者家里遇到了事,他转了钱过去。“现在我还不能出去,希望这点钱能帮助他一下。”
剩下的几位,彭博打算等自己的健康码转绿了,体能恢复到能开车了,就去一一感谢。
彭博很想知道他住院时,家里的老老小小是怎么过的,家里人总是拣些小事跟他说。直到前几天,妈妈告诉彭博,在帮他募集救命血浆的那几天,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早到晚打电话联系各种事宜,身体还一度出现了状况。
彭博听得心里抽痛。他与妻子是高中同学,“这次又是她为了救我拼了命!”妻子平静地告诉他,都过去了,“我们好好往前看”。
回家10多天,能吃能睡,彭博体重长了近10斤。更令彭博高兴的是,妈妈的体重也跟着他一起长了好几斤。
这个家,因为彭博的归来,迅速得以修复。
38岁,我现在还只是在过上半生
家人的辛苦彭博看在眼里,妻子也即将临盆,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彭博渴望自己快点好起来。“不说我现在就能当个顶梁柱,但起码也不能是要人照顾的人”。
4月24日,他到社区开了出行证,到一家医院做了呼吸测试,结果发现他的呼吸肌力量不足。回到家,彭博就坚持每天到楼顶上快走。
4月30日下午,彭博来到武汉市中医院。这家医院特意为他安排了名医堂主任医师陈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肺病科副主任医师卢丽君和丁念会诊。
记者在这里第三次见到彭博。这个一直都坚强乐观的年轻人,长胖了,说话中气足了,脸上的压疮缩小了,脖子上治疗留下的疤痕淡了。他觉得自己恢复得不错。
但对彭博而言,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戴着呼吸机、ECMO失去知觉的24天里,他的身体多处压伤,因为长期卧床,全身的肌肉也出现萎缩。在金银潭医院最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位来自湖南湘雅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告诉彭博,“康复的过程也要承受很大痛苦”,请他做好心理准备,一定要坚持下去。
彭博请她放心,说自己一定能够坚持。“治病的时候我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了,现在康复再痛苦我也会坚持!我对我的恢复充满信心,一如我对活着回家一样。”
彭博说,自己才38岁,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老人们和妻子都很辛苦,一定会努力尽快康复,负起该负的责任,“我38岁,不是68岁,我现在还只是在过上半生。”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