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致敬全国科技事情者:勇攀科技岑岭 照耀格斗前路(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31 01:23:34
浏览

  “相比于奋战在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疫苗研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做的,不是直接消灭病毒。”不少在社区一线参与防控的科技工作者表示,“我们应以所学所研投身这场全民战‘疫’的伟大斗争中,与病毒进行时间大战,在它被彻底消灭之前,为生命争取更安全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

  上山下乡,他们为脱贫攻坚贡献智慧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广大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奋战在田间地头。

  在我国不少贫困山区,中药材种植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精准扶贫的“一剂良方”。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多地中药材栽培面临缺乏规划、药材品质升级难的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积极投身相关研究,开发建立中药材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成功解决了中药材“在哪里种”的难题。他构建的“四阶式”新品种选育平台,建立药材“基因身份证”,解决了药材品种鉴定难题,仅苗乡科技园优质三七栽培每年解决20万人次农民就业,带动3500户农民脱贫致富。

  为了使贫困地区真正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以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正在走到人们身边。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大学教师祁成年就因为科技服务一线,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为“羊圈教授”。从教32年来,祁成年的足迹踏遍南疆乡村、连队及山区牧场,他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与南疆少数民族农牧民深入交流,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技术骨干及牧工,推广养羊实用技术。

  有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祁成年助力南疆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果:至今,他已指导贫困户、养殖户1570户,帮助32家合作社及16个公司,成功完成授精羊25万头,指导培育肥牛、羊30万头,高效养殖家禽100万羽……

  “竹荪大王”高允旺,扎根乡镇36年从事竹荪栽培技术的创新推广。由他研发的竹荪 “三增加、建堆发酵”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三年来,他累计推广竹荪栽培技术8多万亩,助力老区苏区1.1多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今年疫情暴发后,竹荪种植迎来种植关键期。高允旺灵机一动,在手机上拉起了“竹荪种植技术交流群”,帮助群内338位菇农解决种植难题。

  “我为大家的竹荪种植准备工作感到焦虑。那段时间,只要一从疫情防控的值班卡点工作岗位上下来,我就时不时地要掏出手机来看看。”高允旺说。

  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像陈士林、祁成年、高允旺一样,还有许多科技工作者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与人民福祉紧紧相连,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脱贫攻坚动人事迹。

  敢攀高峰,他们为国家富强无私无畏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诗意的豪情与浪漫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和付出,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正如张柏楠在神十飞船返回之际所写下的那样:许多时候,为了突破一道技术难关,我的同事们常常通宵作战、魔鬼式攻关。平时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是常态,周六铁定不休息,周日有时要加班。

  靠着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靠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航天人用一个个拳头产品,一道道核心技术,为中国航天梦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