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脱贫攻坚一线群像扫描(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2 17:09:58
浏览

  作为教育扶贫的受益者,杨轲深知,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同样重要。而他入户时发现,每到寒暑假,城里娃忙着上各种补习班,村里娃却因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很难在课堂外学习进步。

  2019年寒假的第一天,杨轲在村部喊响了大喇叭,他要办补习班。两小时不到,教室里挤满了小学到高中60多个学生。杨轲的第一堂课是“我心目中的大学”主题作文课,他要在孩子们心底种下一颗上大学的种子。

  闲暇时打开微信,杨轲发现朋友圈里的同学不是在大都市的咖啡馆里喝下午茶,就是在大海边休假冲浪。关掉微信,杨轲想的却是在哪里能洗上一个热水澡。心里有落差,可他没时间羡慕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我心中的家国情怀一直没变,把它落到实处,才不枉青春。”

  “我有一个小目标”

  宁夏农村有2221名村支书,如丁建华一般,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各种小目标在日复一日地努力着

  杨轲为来自同心县的移民脱贫“操碎了心”,事业小成的包工头丁建华也为了一拨同心县的移民能过上好日子,一头扎进牛棚。

  丁建华是丁家二沟村的名人。村里人大都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他就靠着在外承包工程,成了村里的“首富”。2008年,村里人不约而同地把他选为村支书。“没想干,但不知不觉就干上了。”说起当初答应当村支书的动机,丁建华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有种强烈的感觉一直萦绕他心头,就是村民们太穷了,日子太苦了,他应该做些什么改变这一切。

  然而想改变一个村的命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

  丁家二沟村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腹地,站在山头俯瞰,赤焦的黄土地千沟万壑,犹如火星表面一样毫无生机。2012年,这个苦难的村庄迎来转机,宁夏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把丁家二沟村整村搬到了能吃上黄河水的地方——旱天岭。这个听起来比丁家二沟村还要绝望的地名,因为引来了黄河水而至此不同。

  水通了,路平了,房子新了,铆足了劲儿的丁建华决定带着村民动起来。可村民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村民们从没出过大山,对生活生产习惯方面的改变都保持一种怀疑和抵抗的态度。“我先干起来,干成功了,给村民打个样,他们自然就会跟着干。”无奈的丁建华用他干工程时攒下的家产,养鸡养羊养兔子,折腾起来。经过多次试错,他给村民们试出了肉牛养殖这条增收路。

  村民看到丁建华养牛赚了钱,终于动了心。而为了让村民真正赚到钱,丁建华就像闯关者一样,一路“打怪”。养牛投入大,村民买牛犊没本钱怎么办?丁建华用自家财产给村民担保贷款,全村6000万元的贷款,他一个人担保下来。牛一头头地进了村民家的牛棚,怎么才能养得好?丁建华自学兽医知识,给牛看病、打针、接生,都不在话下。

  坐进丁建华的皮卡车,一股“牛味儿”扑面而来,驾驶室的脚垫上积了厚厚一层牛粪。这个“牛气冲天”的村支书放下自己的“金饭碗”,为村民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铁饭碗”。如今,丁建华赚下的百万家产已被他“私款公用”,全部散进村子的各项事业中;而村民的“铁饭碗”越端越牢,旱天岭全村肉牛存栏从6头增长到3000多头。

  “村子脱贫了,我还有个小目标,要让全村家家开上小汽车,住上新房子。”丁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