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中建民族乡3年脱贫 全乡50%以上农户拥有私家车(3)
但城里人的涌入及多元化需求,恰恰满足了中建乡农业特色的产业化推进和市场化转型。乡党委明确提出,要把中建农业的劣势变成优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积极发挥农业种植小、快、灵的特点,带领村民精准贴近市场和游客的实际需求。
看准这一点后,中建乡创新推广专业合作社,采取扶贫资金折股等形式吸引贫困户全部入社,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社,瞄准游客的后备箱需求,相继带动发展起羊肚菌、圣女果、柑橘、生态大米、樱桃、天麻、乌鸡、蜂蜜等乡村产业。
游客需要什么,中建就“以销定产”发展什么,将此作为“后备箱经济”乡村产业的根本导向。去年,有游客提出希望在中建有樱桃采摘,于是中建干部立即从纳雍县引进成年樱桃树种植了100亩,今年已迎客摘果。
既有吃住玩,还有可带回家的乡村原生态农产品,这让中建乡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之地。不但黔西县城里的人来了,毕节、遵义、贵阳的游客也来了,甚至临近的重庆、四川等省市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在外地打工创业的中建村民,发现了家乡新的商机。
43岁的陈建放弃在浙江不错的生意,回到老家营盘村投资500余万元修建悬崖民宿。陈建说:“我就是认准高速匝道开到家门口,村里旅游业也火起来了,一定会有很多城里人来这里游玩住宿。”
2019年5月1日开始营业,悬崖民宿就爆满,这更加坚定了陈建当初的选择。今年他继续加大投入,投资100万元新建一个滑草场。
32岁的村民邓伦原本在菲律宾承包了一家中餐食堂,干得风生水起。当了解到家乡近几年惊人变化的情况后,他毅然放弃国外这份令村里人羡慕的工作,回家承包了400亩土地,召集40多个农户成立了辣椒种植合作社。
作为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村民,营盘村上寨组王华果迁至乡政府所在地的搬迁房后,一直在省外打工。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回家发现中建游客越来越多,决定不再出去,准备在街上卖卤菜。
热词3
“四颗钉子”
精准脱贫的关键,是各级党组织把产与销各环节牢牢钉死,实现两者无缝对接。
走进中建乡,“走进中建”小程序的二维码随处可见,甚至在黔西县城各小区电梯内也可看到。
中建人的现代营销意识,来自“四颗钉子”的创新。村民们口中的“四颗钉子”指乡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和农村党员。
进一步诠释是:党组织和党员是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力量,是榜样和典范,要像钉子一样抓牢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要在产业脱贫过程中,扮演产销无缝对接的钉子作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党员干部们“脑洞大开”,诞生了“走进中建”小程序。
“依托大党建,党委的大政策催生了中建乡的各种产业大基地,产业基地连接的是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最终使农户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也就实现了乡村振兴。”乡党委书记曾涛说,这就是中建乡的快速发展的逻辑链条,其中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是产与销的无缝对接。
“党组织不但引导农民种什么,还要主动对接市场和创新营销渠道。这样不仅牵住了产销两端的‘牛鼻子’,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脱贫内生动力。”毕节市的驻乡干部到中建乡考察学习时说,这是中建乡迅速摆脱贫困的重要经验。
2019年4月,中建乡党委决定充分运用互联网,发展“中建版乡村电商”,开创性地将稻田种植与市场结合起来。
具体的做法是共流转村民70亩稻田,并分为若干小块,通过省农科院帮助引进优质大米种子,消费者通过手机“走进中建”小程序认领,并立上名字标识,每小块地保底收割大米25公斤。认购者在种下秧苗后支付200元,丰收后再支付200元,可以到现场收购,也可以选择快递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