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市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年内再融资规模达1547亿元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1 00:00:00
浏览

  本报记者 杜雨萌

  作为我国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的重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无疑被业内寄予厚望。昨日,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加快促进高端、开放、创新的生态大湾区形成。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自然离不开资本市场这一关键平台。

  张立超认为,通过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平台功能和创新资本的形成优势,能够显著助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直接融资进程、科技创新水平、产业优化升级能力等内容。具体来看:一是为上述产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通过加快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进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大湾区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相关优质企业;三是通过设立并购基金,以及增发、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等融资工具,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大湾区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9日,A股再融资规模达8827.46亿元。其中,增发募资规模6141.67亿元,配股规模474.14亿元,可转债募资2077.21亿元,优先股募资134.44亿元。而从区域分布上看,在A股累计8827.46亿元的再融资规模中,资金流向粤港澳大湾区(剔除香港、澳门地区后,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这九个珠三角城市)的共1547.26亿元,占比约为17.53%。具体来看,增发募资规模947.95亿元,配股规模138.66亿元,可转债募资441.95亿元,优先股募资18.7亿元。

  在张立超看来,坐拥两大交易所的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公司以及创新企业。所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不仅能充分发挥大湾区内重要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还能够吸引更多世界各地风投基金、中介机构、创业企业进驻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增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球吸引力,进而加快促进高端、开放、创新的生态大湾区形成。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创新要素、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和跨境合作基础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基础上,未来若能进一步借力资本市场,可以说,既有利于也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及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大湾区经济从由“制造”升级到“智造”,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充分发挥各自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各领域不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协同发展和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多元化城市群。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助力湾区创新企业拥抱资本市场,搭建大湾区资本市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大湾区科创金融生态形成,10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已在广州南沙正式签约揭牌。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徐秀彬副局长表示,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在南沙的正式落地,将与广州市、区各部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科创板政策红利,进一步将广州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培育更多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