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胶济:风雨沧桑向复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21 12:28:06
浏览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1961年,同为中共一大代表的董必武挥笔写下了这首诗,追忆革命战友。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里,停放着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6月8日摄)。新华社发(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拼搏创业路:一个司机7本火车驾照

  黑色车身,大红车轮,车头大灯下方刻着红底白字的型号“JF2102”——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里,停放着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庞大的蒸汽锅炉车体、驾驶室顶挂着的旧式马灯,无不透着浓郁的年代感。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没有自己产的车头,工人们只能使用外国的旧零件对机车进行组装和修理。”今年88岁的中车四方公司退休职工孙恩正说,1949年中国的几千台机车,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被外国人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这一称号,既透着心酸,也激励起国人不服输的拼劲。

  1952年7月26日,青岛四方铁路工厂(今中车四方股份)的南广场,响起了高亢的汽笛声。“成功了!”整个广场都沸腾了起来!谈及那段中国人独立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孙恩正记忆犹新。就在机车落成典礼的当天傍晚,“八一号”匆匆开赴抗美援朝战场。此后的几十年,它的汽笛声响遍辽阔的大地,也揭开了新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辉煌的序幕。

  当年结束国人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恍如昨日,中国前行的脚步早已倏忽千里。今年53岁的薛军,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驾驶证到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驾驶证,“老司机”薛军一共考取了7本火车驾照,也见证了百年胶济通道上的车辆变迁。

  “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动车组。”薛军告诉记者,他驾驶过包括“前进型”“东风型”“和谐号”“复兴号”在内的29种火车车型。

  薛军说,他驾驶着不同的火车,驶过一个又一个时代,“手里的7本驾照,就是中国人自主创业的最好见证”。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人把自己的铁路越建越好。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电务段信号工徐啸昆,从他的曾祖父一辈起,一家四代人都是铁路工人。110多年前,徐啸昆的曾祖父徐宝山被德国人征劳工去修建胶济铁路。

  “当时铁路网建起来,所有事务都要听外国人的。那时太爷爷最盼的就是铁路由咱中国人自己做主。”徐啸昆说,如今祖辈的期盼早已成为现实。2018年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胶济通道上还实现了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济青高铁“三线并行”。

  “向者由青岛至济南,须九日或十日,火车通后,则仅十二小时而已足。”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时,山东最重要的两个城市济南和青岛通行最快时间12小时50分钟,如今最快只需1小时24分钟。

  驶向复兴路:铁路起点崛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车小镇”

  如今的胶济铁路,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与国内各地联通,也通过欧亚班列线路与世界联通,让当地经济、人民生活在“快车道”上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