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宣传、虚假广告……起底医疗美容的“千层套路”(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27 18:28:08
浏览

  小张在网上搜到了一家私人医美机构,跟客服联系后,便预约了专家号。就诊时,该机构的“博士专家”只面诊了一分钟。失望的小张本来要放弃这家机构,却在第二天接到了自称“专家助理”打来的电话。对方说,小张被选中做他们的案例模特,如果小张愿意尝试合作,专家将以小张为案例讲授公开课,手术时也会有各地的医生前来现场学习观摩,手术费还可打八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原本只想修复双眼皮的小张,便遭到了“专家助理”的反复电话“轰炸”。“只修眼皮达不到其推崇的‘内折’效果”“早晚得做眼角修复,否则不协调”……面对接连而来的“轰炸”推销和信誓旦旦的“承诺”,小张又动心了。最后,她答应同时修复内眼角、填充脂肪,并支付了将近8万元的手术费用。

  到了约定的手术日期,“博士专家”却迟到了。不仅如此,术前与小张毫无沟通,手术中也没有之前所说的“各地医生观摩”,更没有公开授课讲解,甚至在手术中还出现了将双眼情况弄反的低级错误。自知被骗的小张本来心想,如果手术成功也就算了,然而术后多日,小张的眼睛却依旧畏光流泪、干涩疼痛,甚至连睁眼都困难……小张放心不下,于是先后三次到“三甲”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角膜炎。

  此后,小张将该医美机构告到法院。被小张起诉后,该医美机构赔偿了小张所有手术费用,同时还赔偿给了她三倍损失。“整容不成反被毁容。”小张表示,自己已经不再相信医美的任何宣传了。

  欺骗

  医美虚假宣传屡禁不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医美机构在宣传上往往与事实存在出入,甚至有虚假宣传的嫌疑。例如,给小张做手术失败的“博士专家”,被医美机构包装成了“著名专家惟一嫡传弟子”。而做隆鼻手术失败的小孙,也遭遇了类似的“欺骗”。

  小孙所就诊的某医疗美容门诊部不论是在自己的网站上,还是在向顾客营销过程中,都宣称属于“某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卫生部三级甲等整形外科专科医院”。误信这些宣传话术的小孙,却在手术后出现了鼻部血肿、左侧凸起、呼吸困难的症状。

  这些噱头最后被证明全部是虚假宣传。在小孙起诉之后,朝阳法院查明,这家诊所只是一个营利性机构,根本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定级,更不是什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法院在后续工作中还发现,该诊所其实已经因这个错误的宣传用语而被行政处罚并被责令删除。甚至,该诊所还在法庭上以此为理由,辩解自己已经删除过了这些虚假宣传的话术。但是实际上,一些爱美者在网络搜索中,依然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存在。

  说法

  需提升行业违法成本

  “类似多次被罚但仍屡禁不止的情况,并非少数。”朝阳法院副院长郭莉蓉介绍,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务人员因各种问题被处罚后,仍会继续此前的违法行为。据近5年统计,涉诉医疗美容机构中,因医疗美容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行政处罚的有24家(共被处罚48次);因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被行政处罚的有37家;一年内,因上述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超过两次的医疗美容机构有8家。

  即便从被诉的医美机构中也能看到这种情形——涉诉77家医疗美容机构中,有4家机构被诉10次以上,被诉2次以上不满10次的有28家;被诉1次的有45家。“还是希望各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督与定期巡查,建立起监管部门的常态联络机制,搭建一个信息对接平台,对各自监管中发现的医疗美容违法犯罪线索,及时进行信息登记填报及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