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因为他,同学惧怕上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22 02:56:01
浏览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某班46名家长联名向学校表示,希望新来的一名学生小明(化名)尽快转学。

  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小明疑因患“多动症”,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班同学存在肢体击打、辱骂、恐吓等行为,因屡教不改,引发同班家长严重不安。

  4月12日,该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双方家长已于4月1日达成和解,该学生已于当天被家长带回家暂时上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其学习情况,五一假期之后将会返校上课。

  随后,关于“多动症”孩子能否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话题,引发讨论。

小明是否真患有“多动症”?

  事情发酵后,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部分特殊教育领域、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专家认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虽已由多家媒体予以佐证,但根源问题尚不明朗,尤其是小明的“多动症”仅由其家属进行口述披露,未有明确诊断证明,成因逻辑未知,因此不能轻易“下结论”。

  4月11日,红星新闻的报道中明确写道:小明的母亲王女士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显示多动症,但没有开诊断证明,也没有开药。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院长许家成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专业人士无法通过间接的信息去判断,但是可以建议小明在武汉当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中,去接受相关诊断,以便准确地判断孩子真实的情况。”

  在许家成看来,在有诊断证明等充足理由证明前,无法将小明的所有行为都归因在“多动症”上。

  许家成介绍,“多动症”的专业名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如果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会存在学习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细节、粗心犯错等特征,常见情形是,不能完成一些该做的事情,容易被外界干扰。

  “但众多的研究案例表明,‘多动症’并不一定要发生出格的攻击行为。”许家成强调,“产生相关攻击行为可能另有原因,例如情绪行为障碍或其他诱发因素等。具体到该个案上,如若孩子的家长缺乏相关的渠道和资源寻求专业意见,应由学校、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介入,会同对口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孩子相关的行为追溯根源,对于成因进行审慎的分析评估,再结合评估结果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置推动,以判定其后续是否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乃至特殊教育是否介入。”

  与此同时,受访的部分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以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孩子仅仅由家长带回家,由学校上网课进行教学追踪,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冷却”该事件,但是问题的根源挖掘和后续有效处置解决,仍需要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源,持续予以重视。

  此外,受访专家均认为,受到肢体攻击,辱骂,恐吓的同班同学,也绝对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实质性的身心伤害,这对于其他孩子的保护也同等重要。

确诊后需用药治疗

  虽然此前的相关报道并未出现多动症的确诊信息,但是对于多动症在中小学阶段的影响,仍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中部某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张欣(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多动症和自闭症都属神经发育障碍,在儿科和神经科门诊较为常见。多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于自闭症的宣传非常多,也正因公众知晓更多,普遍对于自闭症患者相对宽容,但多动症患儿主要表现为扰乱正常课堂和教学秩序,可能存在攻击性,家长普遍更倾向于认为是管教不严导致,态度上并不宽容,因此类似事件并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