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茂:细化“共生院” 老胡同里过现代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
细化“共生院” 老胡同里过现代生活
夏林茂
北京老城保护近年来力度较大,创新举措层出,比如作为核心区的东城区,推出共生院、责任规划师等创新举措,在老城保护和居民享受现代生活两方面要求中,力求对老城保护破题。
全国人大代表、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表示,胡同改造的基本原则是“老胡同·现代生活”,今年将对南锣鼓巷四条胡同进行改造。
记住乡愁
加强风貌管控 配合规划编制
北青报:对东城区进行老城保护的要求是什么?
夏林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到东城区视察时强调,老北京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老城改造提升要和保护历史文脉等相结合,让大家住在老胡同里过上现代生活。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把“老胡同·现代生活”这七个字作为胡同改造的基本原则。
北青报:老城保护并不是复古?
夏林茂:对,老城保护绝不是简单地复古到一个特定时代,而且也没法复古。比如建一条仿古街,那是无中生有的,北京历史沉淀很厚,如何把这些历史沉淀传承好保护好,是核心要义。
北青报:有关部门正在编制核心区控规和老城区整体保护规划,东城区对此有何举措?
夏林茂:今年市级机关正在编制核心区控规和老城区整体保护规划,东城区将积极配合规划编制工作。老城保护,重要的是老城风貌保护,让大家有一眼可见的“乡愁”,就要加强风貌管控和街区更新导则的编制,比如东城区已经发布了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管控导则,要求这个地区所有商户、居民,进行商铺、住宅的翻修、改造,立面、翻建房屋,都要遵守导则的规范,应该说为整个南锣鼓巷地区下一步风貌管控提供了一个规矩。
保护重点
老胡同现代化 让内涵“活起来”
北青报:如何实现让老城“静下来”的目标?
夏林茂:将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包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都是为了让老城静下来的具体举措。疏解腾退空间将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等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
北青报:东城区在老城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重点是什么?
夏林茂:东城区这几年根据规划安排,沿着中轴线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景观修复,包括修复永定门城楼、永定门广场,对故宫周边地区、景山东街进行了环境整治。
老城文化底蕴的保护也备受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强名人故居、会馆、挂牌四合院的保护利用。老城保护的重点是要保护好胡同肌理,近年来通过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先地下后地上,院落修缮、文物保护和水系治理,恢复了地区的胡同风貌,初步实现老胡同平房区现代化生活。
不光是外在的保护,东城区还深入挖掘老城胡同内涵,把东城老字号、非遗组织起来,让它活起来、动起来,建了不少胡同博物馆,比如说史家胡同博物馆,各式各样展品重现了老北京胡同生活,还有音响模拟设备,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各种声音。
街道任务
按照区位特色编制更新规划
北青报:东城区街区更新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夏林茂:经过几年整治提升,打造了一批古都风韵彰显、管理精细的胡同街巷,可以说老城风貌渐渐回来了。街区更新方面,东城区去年将全区17个街道划分为82个一级街区更新单元、140个二级街区更新单元,这是开展街区更新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基本依据。
各街道今年都要编制好街区更新规划,统筹考虑区位特色、街区功能、百姓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每个街道都要确定本地区街区更新的重点街区和重点项目,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先一楼一院,再一街一巷,然后再连接成片,努力打造老城复兴的标杆和样本。
今年,把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帽儿胡同等4条胡同列入改造提升重点,把“共生院”模式进一步细化;前门、王府井、东四和崇雍大街地区要成片区改造;还要建设三个大尺度城市公园和五个口袋公园。
北青报:文物腾退方面会有哪些计划?
夏林茂:东城区去年完成太庙、社稷坛、天坛公园、估衣会馆、法国兵营等文物腾退,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任务全部完成。今年要基本完成宏恩观、正阳桥疏渠记方碑两处文物腾退,启动实施西竺庵、朝阳阁等4处文物腾退项目,启动12项文物修缮任务。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