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提升引来候鸟停靠“北京服务区”
环境提升引来候鸟停靠“北京服务区”
北京四月进入迎接候鸟最忙季节,被观测鸟类新增48种;未来将划分三类动物栖息保护地
在延庆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观测到的鸊鷉。 方春 摄
3月底,延庆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处宽阔的湖区,雌雄两只凤头鸊鷉[pìtī]互相嬉戏求偶,监测人员正在远处仔细地观察。当下,北京进入“最美四月天”,百花怒放,此时的野鸭湖,已全面进入繁殖季节,对于北京这一候鸟迁徙路上的“服务区”来说,也进入了最忙碌的季节。
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介绍,在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通道,其中3条与我国密切相关,随着北京这几年对生态涵养的重视与环境的大幅提升,百万亩造林工程让绿色越来越多,候鸟正在纷纷回归。
迁徙高速路 候鸟安心在京休养
一到了3月底至4月初,来往北京的候鸟就会渐渐多了起来。
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介绍,在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通道,其中3条与我国密切相关,分别是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东非-西亚。
而北京正是处于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同时,由于北京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华北地区的过渡地带,因此成为许多候鸟在春、秋两季迁徙的“高速公路”。
虽然地处迁徙路线,但十几年前,由于环境因素和自然栖息地的萎缩,很多敏感的候鸟被迫避开了常年的“航道”。
随着北京这几年对生态涵养的重视与环境的大幅提升,百万亩造林工程让绿色越来越多,候鸟正在纷纷回归。
专家表示,比如苍鹭,对水质与周边生活环境特别挑剔,喜欢的食材又是小型鱼类、泥鳅、蛙和昆虫,能让苍鹭安逸孵蛋与照顾宝宝的环境,一定是达到了“山清水秀”的标准。
候鸟过境北京频繁 或因湿地增多
随着生态的持续提升,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候鸟,心满意足地前往北京提供的“驿站服务区”休憩与生活,不只在郊野,有些鸟类直接在市区出现,甚至从“候鸟”变成了“留鸟”。
在位于顺义潮白河边的一片人工林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建在这里。进入迁徙季以来,这里收治的“病人”也明显多了起来。新京报记者看到,一只斑鸠刚刚处理完伤口,按照救护流程,登记后送进“病房”留观。
2005年,史洋从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中心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一个月前,他刚刚组织完成了北京城区鸳鸯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2005年开始了对北京地区鸳鸯的研究工作,野生鸳鸯最早在怀柔发现的,此后对鸳鸯的研究一直不是很系统。今年对北京城区内鸳鸯的繁殖种群和越冬种群进行了首次调查。”
史洋告诉记者,鸳鸯属于候鸟,原产于东亚地区,但是在北京城区,不是所有的鸳鸯都有迁徙行为,还有部分常年留在北京的。“调查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繁殖动态和迁徙规律,这项调查目前还没有更全面的数据,需要多年积累,但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不仅是鸳鸯,记者注意到,入春以来,北京各地记录候鸟活动的报告越来越频繁。2月13日,延庆野鸭湖野生鸟类监测站观测到今年飞来的第一只大天鹅。3月2日,大兴南海子郊野公园的湖面上,迎来了19只疣鼻天鹅和9只小天鹅。
据专家介绍,疣鼻天鹅的迁徙通道主要在新疆、尼泊尔一带。对于这次转道北京,专家认为,可能跟气候变化、北京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湿地面积的扩大,为迁徙候鸟提供了更适宜的飞行补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