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科技“双子星”闪耀北京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4-09 11:18:47
浏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科技“双子星”闪耀北京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目前,北京中关村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骨干科研单位和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医药健康企业超过1800家,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共有19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准上市,占全国的1/3;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的93个承担单位,有43家在中关村,未来中关村在该领域的优势还会不断增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9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连续12年占工业总产值超九成,其中包括4家百亿元级企业,5家50亿元级企业和40家产值10亿元级企业,形成了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8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0件,居北京市首位;近五年累计研制出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的新产品30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的一“村”(中关村)一“庄”(亦庄,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如同“双子星”闪耀全场,备受媒体关注。记者们在这略显枯燥的数字背后看到了北京市的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那不仅是北京的“硬核”,也是中国的高度。

  正因如此,通过聚焦这两个名字最具中国乡土特色的科技园区,无疑可以管窥到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和成就,听到中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快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之声。

  中关村: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

  一个“村”有多特殊才可以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缩影?作家凌志军曾这样描述: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急切地渴望拿下新技术的高地,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而中关村之所以值得注意,就因为它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

  从上世纪80年代闻名全国的“电子商业一条街”到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用了8年时间。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中关村作为“中国硅谷”蜚声中外,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经初步统计,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超5.8万亿元。截至今年2月底,有336家上市公司;去年年末,有独角兽企业80家,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是高精尖企业。目前,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两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介绍,中关村在关键技术领域有一批重点突破项目。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5G移动通信、石墨烯材料制备等领域的很多技术创新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

  国联万众研制出5G毫米波单片及功能模块,成为中兴和华为在5GGaN功放产品的国内唯一供应商;北斗星通发布了国内首款28纳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最小芯片;梦之墨开发的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变革性电子制造技术,率先实现了液态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的产业化……

  谈起中关村的创新经验,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最聪明’的钱和‘最聪明’的技术应该结合在一起,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资本投向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让资本耐心地陪伴企业一起成长。”

  翁啟文认为,只有技术发展了,才能提升传统产业的效能,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因素很关键,引导资本投向高新技术,并且陪伴企业一起成长,这样双方才能互利共赢,“我们选择企业入驻,着重考虑的是它们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以及新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