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科技“双子星”闪耀北京(2)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高精尖产业,吸引了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泰科天润、第四范式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泰科天润创始人陈彤及其团队被称为“在头发丝里‘盖房子’的人”,他们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批量化面对市场的碳化硅器件生产线。碳化硅作为高效的电源器件,是欧美日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新兴电气化产业技术,美国早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在军用产品上展开应用,当前各发达国家都已经打下了较好的产业基础。而国内在2012年时,除了几家上游做碳化硅材料生产的企业,相关下游产业对碳化硅技术还感到相当陌生。
陈彤带着团队走过了8年,从无到有,他说“特别不容易”,也特别感谢中关村。半导体晶圆制造,号称是最精尖、最复杂的制造业,具有“大投入、长周期、高门槛、重卡位”的特点。泰科天润创立伊始就“特别缺钱”,中关村管委会帮着找钱、找资源、找订单,“帮我们挺过了不少难关”。
梧桐引凤,产业集聚。翟立新说,得益于中关村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已有近万名外籍人才和3万多名海归人才汇聚,聚集了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约300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0家在示范区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吸引了美国微软创投加速器、英特尔开放创新实验室等一批世界知名创业服务机构。
亦庄:用高精尖支撑高质量
2019年1月,北京市公布《亦庄新城规划(2017年-2035年)》(草案)。规划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的发展目标是“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引领世界的创新活力迸发之地”。
仅在28年前,北京亦庄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1991年8月15日,北京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亦庄工业小区”,这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初的名字。那时候,人们最紧急的任务是招商引资,第一家落户亦庄的中外合资企业是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
“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三十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从艰难通过德国拜耳入驻时的200个问题的“大考”,到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峥嵘初露,再到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己任,北京亦庄这片希望的田野一步步转型升级,不断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化”。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既要顺应经济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既要落实在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又要突出重点。对于以高精尖产业发展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开发区来说,选准突破口和主攻点,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说。
在这种认识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觉瞄准技术前沿,主攻国家急需,集中力量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为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梳理产业结构,“聚齐左邻右舍”“打通任督二脉”的全产业链式布局,成为重点产业腾飞的加速器。为实现产业链精准布局,开发区画出32个“产业链图”,从中选取适合北京发展的项目。通过吸引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充分利用国有投融资平台,进行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布局,带动全产业链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