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到哪里 服务就延伸到哪里(2)
安置地的生活质量和迁出地的资源收益,直接关系移民群众能否“稳得住、能致富”。最近,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题部署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围绕搬迁群众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将安置点建成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重点完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确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和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劳动力全员培训,加强安置点产业培育,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度搬迁的121万人中,户均就业1.7人。
——加强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社区凝聚力。
——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针对安置点的人口规模,分别设立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村)民小组,加强安置点管理。
——加强和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把每个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根据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党总支、党支部,确保党的工作全覆盖。
目前,移民搬迁后续工作正得到越来越多搬迁群众的肯定。“既然在城里扎下根儿,我们也要奋发图强奔小康。”张玉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