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繁华都市的一抹乡愁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0 10:32:03
浏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留住繁华都市的一抹乡愁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从2000多公里外的厦门到北京长城脚下的小村庄,赵秋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四川姑娘偶然从友人口中听说,长城脚下有一个叫北沟村的小村庄很特别,便一头扎了过来,留在这儿不想走了。

  位于慕田峪长城脚下的渤海镇北沟村,只有150户居民。15年前,全村连条水泥路都没有,姑娘们出嫁都要远离这儿。

  从2004年开始,村里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改善村容村貌,一场围绕乡村振兴而展开的“战斗”在这里打响。

  从种板栗到开民宿,人均收入增加了六倍

  村里的变化始于一名外国人的到访。

  1986年春天,美国人萨洋到慕田峪长城游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与北沟村相邻的慕田峪村,在那里住了10多年。

  2005年,萨洋在北沟村闲逛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废弃的琉璃瓦厂。

  凭借他的设计天分和商业眼光,萨洋将瓦厂进行了改造。在维持原有外观的基础上,对其内部进行了改建,用瓦厂到处都有的砖石、琉璃瓦碎片等材料,因地制宜地建造出一家高端精品民宿。

  这是北沟村的第一家民宿,于2010年正式开业。瓦厂原来烧瓦的窑洞,变成了一间间休闲室、洗手间,面积更大的瓦舍改造成了带着天窗的精品客房。

  “别人家的民宿躺在床上可以看星星,北沟村不仅能看星星,还能看到长城。”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全告诉记者,重新设计改造过的瓦厂保留原名,老旧的物品和土砖墙没有拉低这里的品位,反而给沾着乡土气的民宿增加了质感。

  许多外国人到北京旅游时特地来这里住宿,后来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好多国内的设计师前来改造民宿。这里的民宿住一晚要上千元,比周围的农家乐贵很多,即便如此,今年的清明节假期,村里的房子都被早早订满。

  如今,村里有外来人口30户,其中15户是外国人。每年从四面八方涌到北沟村旅游、参观的人成千上万。

  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些早已不入眼的旧房子,被这么折腾一番,竟然能吸引那么多人前来。

  赵秋月就是被“瓦厂”吸引来的。在这家民宿里,她可以直接和外国人交流,“他们的理念很多元化,在一个小村庄里能接触到这些很难得”。闲时她喜欢感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在这里工作让她感觉很开心。

  北沟村地处半山区,面积不大,只有3.22平方公里。山里资源丰富,靠着500年种板栗树的传统,养活了一代代人。民宿的出现让村里的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村委会渐渐明白,“不能让闲置的房屋躺在那里睡大觉”。

  如今,以民宿带动的旅游产业早就超越了种植业,成为许多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4年,村里年人均收入只有4500元,到了2018年,已经增加了6倍。

  外来人租用农民闲置房屋,为农民带来15万元到90万元不等的租金收入。从2005年的30年租金15万元,到如今50年租金320万元,北沟村的土地和房子在不断升值。

  “这只是一方面”,王全觉得最难得的是,民宿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地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帮助村子里50个劳动力捧起了饭碗”。

  当地的一些村民被聘为打扫、管理民宿的员工,有的村民看民宿业发展势头好,自己也开起了民宿。

  走出北沟村,来到背靠慕田峪长城的渤海镇,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美,整个镇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板栗是渤海镇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的采青、打药等管理方式导致板栗品质不高、栗农增产不增收,还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