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尿不湿的娃学编程 “拔苗式”育儿花样繁多(2)
——爱攀比。如今很多家长的报班攀比已经从线下蔓延到线上,从现实生活席卷至微信朋友圈。很多家长喜欢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晒孩子的各种兴趣班,成为名副其实的“晒班族”。每逢周末就是“晒班族”的“癫狂期”,各种眼花缭乱的培训班疯狂刷屏。
“我有个大学同学给女儿报了淑女养成班,有个高中同学给儿子报了一个贵族速成班,那画风真有点‘辣眼睛’。他们说我不在朋友圈晒孩子上兴趣班的照片,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位80后家长吐槽。
——找补偿。二孩放开后,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生育二孩,一些职场女性选择短暂回归家庭,全身心地抚育二宝,她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焦虑情绪。
“很多生育二宝的宝妈是高龄产妇,她们在产后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加之育儿成本高,家庭负担重,她们觉得自己牺牲了工作和时间来生育二宝,对孩子就应更加严格,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价值感。”湖南省脑科医院大精神科主任周旭辉博士说。
“我牺牲了工作,放弃了娱乐活动,忽然就觉得和社会脱节,和老公除了孩子几乎没有别的话题,我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优秀才能证明我的价值。”一位二孩妈妈说。
幼儿教育,需“补课”的是焦虑家长
“娃娃教育要从家长抓起。”齐大辉认为,以前常说“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可现在家长们的焦虑式育儿方式常常把娃娃抓“歪”了,相比于孩子来说,亟待“补课”的是家长。
专家指出,目前,家长教育体系不完善,针对家长的教育研究缺失,很多家长在思想上、教育上并不成熟,教育方法亟待改进。应该完善公共家庭教育体系,完善家长教育、家校协同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创立家长教育学科,加强职业与专业的人才队伍孵化,开办专业的家长学校,培养有专业知识的社工,帮助家长与孩子加强沟通,提升家长素养。
齐大辉指出,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和孩子相互约定,促进观念一致,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培训班,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形成“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的习惯,既尊重孩子的意愿,又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要追求千篇一律的优秀,应学会拥抱独一无二的孩子。”周旭辉建议,孩子在不同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家长不能拔苗助长,而应认知孩子的个性,观察孩子的爱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半月谈记者 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