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山村的“三变”改革账本
一座小山村的“三变”改革账本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五月的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犹如一幅恬静悠闲的田园山水画。在这个闽赣交界处宁静的小村庄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2017年年底开始,山头村和毗邻的江西省贵溪市西排村一道,积极探索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农业生产关系调整与完善、农民切身利益、农村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经历了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山头村的“三变”改革进行得怎么样,成效如何?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这个山村。
应运而生的“种田公司”
山头村与江西省西排村山水相连,分别处于同一高山盆地的两端。山头村共11个小组336户1518人,耕地2328亩,毛竹林1.8万亩。西排村有6个小组156户506人,耕地700亩、竹山900多亩。虽属不同省份,但同样被土地碎片化、耕作分散化和劳力外流、耕地抛荒、资源闲置等问题困扰。
按照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山头村和西排村携手开启了“三变”改革试点,由光泽县政府、寨里镇政府、山头村、西排村与贵溪大三元集团,联合组建了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种田公司”——福建绿兴惠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其中,大三元集团以1000万元现金入股,解决资金、市场问题;村集体以坝、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折算入股,既盘活了集体资产,又使村集体每年获得稳固的收入;农民将承包的山林、土地评估参股,每年都能获得每亩400元土地流转金、盈利分红和务工工资等三项稳定收入。同时,福建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有效聚集各项发展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吹响实施乡村振兴的号角。
山头村第一书记龚启程介绍说:“我们的‘三变’模式,一是资源变资产,将村集体及农民承包的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通过确权变成资产,变‘死资源’为‘活资产’;二是资金变股金,将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林地等资产评估后折资入股,让资金变股金;三是农民变股东,农民自愿以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折资入股,让每个村民都成为‘种田公司’的股东。”
打造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土地是农民的根,即使举家在外,仍放不下家乡的那片山和那片田。山头村三组的熊建彬家就是其中之一。全家人都在福州打工做生意,可家里6亩田总让他放心不下。出租没人要,抛荒又怕永远失去。如今,熊建彬拴在家里的那份心终于放下了。6亩承包田入股给了村里的“种田公司”,除了每年每亩有400元保底分红,还另有股份收益。
山头村和西排村联合开办的“种田公司”,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入了田间地头,实现集约化生产,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松散的个体种植模式。龚启程兼任“种田公司”总经理。他介绍说,公司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重大投资经营决策由股东会决定,目前股东会由两个村17个村民小组代表和董事会成员组成;董事会负责公司管理,分别由出资方的县、镇、村和大三元集团人员构成;监事会的人员构成充分体现村集体和农民的监督参与权,3名成员中两名为两村选出的村民代表,1名为流转耕地农民代表。
“目前,公司将产品定位于生产优质、高效、绿色、保健的富硒农产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要求,走高端农产品供给道路,通过提升质量与规模化生产,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龚启程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