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黄金时代下的体博会“蝶变”(2)
自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又称“46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进入“黄金时代”。“46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是中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国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健康、运动得到国民空前关注。在过去5年,国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在体育领域的消费欲望都呈现出“井喷”之势。以跑步为例,2018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581场,参与人次583万人次,拉动消费近500亿元;而在2014年,全国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只有51场,参与人次也只有2018年的十分之一。
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客观上要求体育产业崛起的时期。外商眼中的体博会发生的巨大改变,正是中国体育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山东临沂是国内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制造的七大集群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零星出现几家小型企业开始生产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到2000年前后,当地诞生了100多家相关企业;再到如今,临沂的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企业已达500多家。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整个行业也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临沂市体育产业协会会长宋连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临沂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创新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宋连胜展示了一个利用新材料生产的乒乓球,新式乒乓球摒弃了可能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原料,符合全社会越来越强调的环保要求,但产品的价格更低并更耐用,他表示,乒乓球新材料的研发经费,政府予以了60%的补贴,这极大地提高了临沂当地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临沂当地还鼓励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装备生产企业加强与外界交流,对企业参加像体博会这样的高质量国际性展会同样予以补贴,主要目的是希望当地企业能够拓宽视野,向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多看、多学,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
由于看到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自“46号文件”发布以来,国内各级政府对于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文件集中出台,力度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其中,中央和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文件大约有60多项,地方出台的有100多项。政策的驱动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兴起创新之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在本次体博会期间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46号文件’印发之后,全国各省级政府基本都是在当年就出台了促进本地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极大推动了全社会关注体育产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潮,促进了体育产业在规模上快速增长,结构上全面优化,催生了一大批企业、社团组织、品牌赛事以及体育小镇、体育城市的建设。应该说体育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刘扶民表示,“2014到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35万亿元增长到了2.2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8%。体育产业增加值,2014年是4040亿元,到2017年是7800亿元,年均增长19%。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仍能逆势增长,为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且,我国体育产业在持续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体育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内涵外延不断扩大。”
除地方政府的重视之外,中国体育产业的跨界交流在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产业的革新速度。
网易严选数码3C电器类产品经理李绍图以买家的身份参加本届体博会,他表示,网易严选作为一家拥有自主产品品牌的电商平台,对供应商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并且因为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能够把最新的市场需求传递给厂商,推动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不断创新。
中国体育产业驶入快车道已是势不可挡,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在国内体育界外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博会也在顺势而变。
改革刚刚上路,体博会只是取得了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