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办纪实(2)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运动会参赛代表团成员都将用上人脸识别技术。记者在多个比赛和接待场馆看到,人脸识别设备已经在安保区和餐厅应用,几乎是“秒刷脸秒通过”,人员身份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大幅提升。
此外,考虑到办会需要和郑州市实际情况,运动会还招募了7000名赛会志愿者,约4万名城市志愿者。其中,还包括一支由20个民族、170余名少数民族志愿者代表组成的“石榴籽”志愿者服务队。运动会开幕在即,志愿者已全部上岗服务。
彰显特色 但求出彩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始于1953年,66年来该项赛会第一次在河南省举办,也是第一次在中部省份举办。本次大会在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中原文化元素,彰显中原文化魅力。
本届运动会坚持“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的定位,淡化金牌意识,增加群众参与性。据组委会秘书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介绍,本届运动会不设金银铜牌,设一二三等奖,扩大奖励面,不搞奖牌榜,鼓励群众参与;表演项目首次增加了“民间传统体育”选项原则,扩大了散杂居地区表演项目选项范围,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记者在运动会开幕式彩排现场看到,开幕式内容汲取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多种声光技术,文艺表演气势恢宏,民族风情馥郁,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场景。
据运动会开闭幕式执行制作人吴敏透露,开幕式表演融入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譬如侗族大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等;同时,展演内容还加入了诸多河南元素,展现河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发展建设成就。
目前,运动会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黄旭东表示,本届运动会坚持节俭办会,希望能以淳朴、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形式,展现各民族文化魅力和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求华丽,但求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