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王张伟丽:尽早结束比赛是对对手最大的仁慈(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2 10:45:39
浏览

  这是一段艰苦的生活。学校没餐厅,吃饭蹲操场。宿舍20人一间,有窗户,没玻璃,窗户的位置只是墙上的一个洞。夏天,宿舍的电线上,常爬满苍蝇,看起来像麻绳一样粗,一碰,苍蝇呼啦飞起来。夜里,老鼠会从窗户爬进来,有次直接从张伟丽身上爬过去。冬天,放在宿舍的水会结冰。

  教练的管理方式也都相对粗暴。张伟丽入学第二周,同学在背后踹了她一脚,她追上去打同学,被教练看到。教练拿着棍子,甩了她两下,有次教练要求男女赛跑,女生没跑过男生,每个女的就都挨了一耳光。

  但她从未想过离开武校。“那时觉得,读武校就应该挨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张伟丽说。

  武校第一年,学生要练基本武术套路。第二年,优秀的学生,有三个选择方向:散打、跆拳道和武术表演。多数女生会选择相对轻松,以后有机会从事演艺工作的武术表演。散打则是最苦的方向,平均每天要多训练数个小时,也常会在训练中被打得鼻青脸肿。

  张伟丽选择了散打。14岁那年,张伟丽获得河北省散打冠军。那时,能在散打打出成绩的学生,面前有三条路:当武警、去省散打队、读大学。当时河北省没有散打的省队,张伟丽经一位师姐介绍,去了南京,成为江苏省散打队的一名队员。

  这一年是2005年。日后让张伟丽名声大噪的MMA运动,在国内出现首个名为《英雄榜》的赛事。由于这档赛事的出现,张铁泉、熬海林、戴双海等散打选手,转型成为国内第一批MMA选手。

  离开与回归

  与格斗有关的项目,无论是拳击、散打、自由搏击,还是如今热闹的MMA,都是贫苦、艰难的行当。当年张伟丽在江苏省散打队时,每年赛事很少。而一旦退役,由于运动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上找工作并不容易。

  2008年,举国都在为运动员欢呼,但作为非奥运正式项目的散打,却不在其中。这一年,张伟丽在参加全国散打锦标赛前,腰受伤了,一周要休息四天,几乎没法参加训练和比赛。家人建议她“停一停”,就这样,她离开江苏省散打队。

  张伟丽休息了一段时间,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她换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在幼儿园做老师、在酒店做前台。

  哥哥张伟峰记得,有一次和张伟丽见面,张伟丽向他提起,自己还是想打拳。

  2010年,张伟丽去北京和平桥的一家健身房应聘前台。面试那天,她见到馆里有一个搏击擂台,眼前一亮,问店长,“没客人的时候能不能在这练?”店长说可以,她当即答应第二天来上班,甚至忘记问工资。

  上班第二天,她在健身房见到知名MMA选手吴昊天。那段时间,吴昊天正在训练柔术。两人熟悉后,张伟丽常在健身房下班之后,与吴昊天一起训练。吴昊天记得,张伟丽学得很快,“她以前接触过武术,有基础,学柔术时,可能三个月就达到别人一年的效果。”吴昊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彼时,国内已经有一些像张铁泉这样的MMA男选手,进入UFC打比赛。但UFC尚无女子赛事,直到两三年后,美国人隆达·罗西才成为UFC历史上首位女冠军。

  一次,张伟丽正在和吴昊天对打,一位叫蔡学军的商人在一旁观战。蔡学军是中国MMA领域的第一批经理人。

  那天,蔡学军在一旁,见到张伟丽和吴昊天打着打着,都急了,互相不收劲儿。“当时就觉得,从她的身体素质,还有那股‘劲儿’看,如果我们能将以前训练MMA运动员的经验,放在她身上,她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运动员。”蔡学军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