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留声机 丨 25年前,他曾“拯救”中国围棋(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5 14:39:31
浏览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中一层意思在于文坛大家各有所长也各有拥趸,彼此难判高低。比如以诗词而论,有人认为婉约派太“小家碧玉”,有人觉得豪放派粗犷不细腻。因此都是唐代大诗人,有人喜欢李白李商隐,有人偏爱杜甫白居易。

  而同时代的习武之人欲分高下则容易许多,比划比划就知道了。至今没有一份三国武将的排名能够服众,但大家对吕布稳坐头把交椅向来没什么异议,这就是原因所在。

资料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围棋经千百年历史积淀,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p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资料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围棋经千百年历史积淀,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若说琴、书、画是“文”,那棋更似“武”。斗诗斗琴或可能各执一词,但下棋不会。我们虽然能以起源地自居,但围棋的事,终究还要回到棋盘上。

  就好似乒乓虽被视为中国“国球”,但它源于英国,从根上算应该属于舶来品。然而数十年来,乒乓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超欧洲,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

  试想,若如此再过数十年,英国人为乒乓球申请个把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片,恐怕届时多半人都会错愕:原来乒乓球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啊……

资料图:素有“石佛”之称的李昌镐曾是中国棋手难以逾越的大山 /p中新社记者 刘可耕 摄

资料图:素有“石佛”之称的李昌镐曾是中国棋手难以逾越的大山 中新社记者 刘可耕 摄

  没人愿见有朝一日,围棋之于国人如同乒乓之于英国。也许这有些杞人忧天,但若非马晓春在25年前一锤定音,难以想象中国围棋还要在寒冬中等待多久。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意义,远超冠军本身。

  就在上个月,“中国象棋已被印度申遗6次”的消息甚嚣尘上,相关词条迅速占领微博热搜。后来虽被证实是子虚乌有,但却实实在在触动了国人的神经。究其缘由,主要是我们一些源远流长的文化民俗不止一次被别人拿去申遗,这总归会让中国网友感到不适。

  围棋的规则虽简单易懂,但其中蕴藏着复杂深奥的变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我们不愿让这块瑰宝被人随意染指,就需要竭尽全力从各个方面守护好它。何况围棋可不像中国象棋那样,上面还清清楚楚刻着汉字。

资料图为柯洁(左)与李世石在比赛中。/p中新社记者 曾鼐 摄

资料图为柯洁(左)与李世石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曾鼐 摄

  幸好在马晓春破荒之后,中国围棋这20多年一直在走上坡路。后来他担任中国围棋队教练组组长期间,常昊、罗洗河、古力等人相继成为世界冠军,中国围棋彻底走出阴霾。

  尽管李世石接棒李昌镐,在过去十几年间维护了韩国围棋的荣誉,他还以人类代表的身份出战AlphaGo,使得人机大战轰动一时。但从整体看,近年来中国围棋在与日韩的争锋中已重新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