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经济继续温和复苏 信贷增速小幅上行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04 00:00:00
浏览

  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信贷增长接近见顶

  10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财新制造业PMI均有所上行。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回暖,但环比反弹势头减弱。我们估计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放缓至6.2%(部分因为季节性),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稳健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反弹至4.2%,出口继续回暖、同比增长9.5%。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加之猪价下跌,CPI同比增速可能降至0.6%,而PPI同比跌幅则可能收窄至1.9%。整体信贷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上行至13.8%。

  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回暖,环比增长动能可能进一步减弱

  假如国内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爆发,我们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好转、部分恢复相对滞后的消费领域应会继续得到改善,四季度整体经济活动有望继续回暖。我们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速可能进一步反弹至5.5%,全年增长2.1%。经济活动的持续反弹应会降低政府加码政策宽松的意愿和必要性。货币政策可能继续保持中性,整体信贷增速可能会在10-11月见顶、年底回落,而市场利率继续维持高位。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升值至6.5。

  2021年基准情形预测:GDP增长7.5%、政策有所收紧;关注十四五规划

  在目前的基准情形下(中美关系大致维持现状,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控制),我们预计明年实际GDP增速有望反弹至7.5%,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可能都会放缓,但制造业投资应会反弹。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所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会放缓,但政策利率应保持不变。此外,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2021-25年)的相关要点和到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大力推进扩大内需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10月宏观数据前瞻: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信贷增长接近见顶

  我们估计即将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国内经济活动继续回暖,但环比反弹势头可能减弱。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季节性回落至6.2%,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稳健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反弹至4.2%,出口继续回暖、同比增长9.5%。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加之猪价下跌,CPI同比增速可能降至0.6%,而PPI同比跌幅则可能收窄至1.9%。整体信贷(社融扣除股票)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上行至13.8%。具体参见我们的高频数据监测和每日经济活动追踪。

  10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1.4。其中新订单指数企稳于52.8,而新出口订单指数进一步升至51。原材料、采购量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均有所走弱。生产量指数小幅下滑了0.1个百分点至53.9,就业指数也降了0.3个百分点。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则双双走强。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继续小幅反弹,而中小企业PMI则有所下行。另一方面,财新制造业PMI反弹了0.6个百分点至53.6,其中生产量指数小幅上升了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大幅升高了1.6个百分点,不过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了3.3个百分点。

  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上行0.3个百分点至56.2。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小幅下滑了0.4个百分点至59.8,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则进一步反弹了0.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9以上,批发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也继续位于荣枯线上,且均高于上月2.5个百分点以上。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则位于荣枯线下。

  对于即将公布的10月宏观数据,我们估计:

  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可能季节性回落至6.2%。10月统计局PMI小幅回落、且其中生产量指数也小幅走弱,表明制造业增长动能可能略有减弱。自7月初起,除浙电外,6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同比增速数据已停止对外公布。全国平均高炉开工率和电弧炉开工率依然处于68%-69%的高位(图表A4),且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此外,过去几年数据显示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通常会在此前的季末大幅反弹后出现回落。整体而言,我们估计10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小幅放缓至6.2%。另一方面,我们估计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可能进一步反弹至4.2%,不过国庆中秋“黄金周”旅游收入仅恢复了去年同期的七成。

  房地产活动可能有所放缓。高频数据显示,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10月3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从此前的同比增长11%转为同比下跌1%(图表A5)。我们估计10月全国整体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可能从此前的7.3%放缓至2%。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加上房地产政策边际收紧,新开工同比跌幅可能扩大至8%以上。鉴于近期监管收紧了对房地产开放商杠杆的管控,我们估计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可能从9月的12%小幅放缓至8-10%。

  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大致企稳于7-8%。考虑到年初至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强于去年(1-9月新发行3.4万亿元,10月新发行1500-2000亿元),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略低,我们估计10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可能从此前的4.8%加快至8%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利润修复,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大致企稳于3%。整体而言,我们估计10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同比7-8%左右的稳健增长,其年初至今同比增速加快至1.6%。

  出口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统计局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进一步反弹,而财新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则有所下滑。10月韩国出口从此前的同比增长7.6%转为同比下跌3.6%、部分受到工作日较少的影响。另一方面,苹果手机推迟到10月发售,这可能提振了10月电子产品出口。不过,其他国家/地区生产恢复可能令中国出口表现承压。整体而言,我们估计10月出口同比继续保持9.5%的稳健增长。另一方面,继9月大幅反弹后,10月进口同比增速可能小幅下滑至10%,贸易顺差扩大至455亿美元。

  10月CPI同比增速可能降至0.6%,PPI同比跌幅小幅收窄。高频数据显示10月食品平均价格环比小幅走弱。其中,蔬菜价格环比基本不变,鸡蛋价格环比小幅上涨0.1%,水果价格上涨0.6%,猪价则环比大幅下跌8%(受高基数拖累,同比下跌2.5%,此前为同比上涨30%)(图表A6)。鉴于经济活动继续回暖,非食品价格可能环比上涨。再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我们估计10月CPI同比增速可能从此前的1.7%降至0.6%。另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10月统计局公布的主要生产者价格环比进一步反弹2%,其中动力煤价格环比上涨近5%,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1%(图表A7-A8)。整体而言,我们估计10月PPI同比跌幅小幅收窄至1.9%。

  整体信贷增速可能进一步小幅走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可能环比走弱至3400亿、但仍强于一年前,企业债券净发行量可能较上月略有缩量。影子信贷规模可能环比大致企稳,但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大幅收缩。整体而言,我们估计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万亿(同比多增5320亿)。整体信贷(社融剔除股票融资)同比增速可能继续小幅反弹0.2个百分点至13.8%(官方社融同比增速可能为13.7%)。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升至GDP的9%。

  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下降50-100亿美元。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5%(图表A12),资本外流压力可能有所下降。我们估算主要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估值损失可能为40亿美元左右,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反弹等市场变动也可能带来了额外的估值损失。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商品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维持低位、净FDI持稳、银行结汇率提高等,我们估算10月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下降50-100亿美元至3.135万亿美元。

  经济增长和政策展望

  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回暖,但环比增长动能进一步减弱。假如国内疫情不会再次大规模爆发,我们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好转、部分恢复相对滞后的消费领域应会继续得到改善,四季度整体经济活动有望继续回暖。基建投资应仍能保持稳健增长。而由于近期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政策有所收紧、开发商融资条件也受限,房地产市场活动可能温和放缓。此外,外需持续改善应会继续支撑出口,不过部分经济体新增病例再次攀升、人员和货物流动重新受限,可能给外需带来一定压力。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速可能进一步反弹至5.5%,全年增长2.1%。整体信贷增速可能会在10-11月见顶、年底回落,而市场利率可能继续维持高位。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小幅升值至6.5。

  基准情形预测:2021年经济增长7.5%、政策有所收紧。由于美国大选结果和疫苗研发进展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现阶段预测2021年的经济形势也比以往面临更大挑战。在目前的基准情形下(中美关系大致维持现状,国内疫情继续得到控制),我们预计明年实际GDP增速有望反弹至7.5%,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财政政策可能会有所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会放缓,但政策利率应保持不变。我们估算的信贷脉冲可能会在明年年中转负,同时明年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企稳(今年则跃升25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可能都会放缓,但随着企业营收修复、市场情绪的改善,制造业投资应会反弹。

  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聚焦“双循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2021-25年)的相关要点和到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特别将科技和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支撑,加大包括数字化在内的科研领域的投入。十四五规划还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这意味着政府将进一步推进国企、土地、户籍和资本市场领域的改革,从而释放增长潜力。作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一环,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对外开放。规划同时再次强调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并计划到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汪涛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