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游戏、庞氏骗局 流淌金融血液的耳东影业将何去何从
资本游戏、庞氏骗局……流淌金融血液的耳东影业将何去何从
资本游戏的本质,就是欺诈与博弈,每个玩家都在竭力避免成为鼓声停下的最后一棒。
日前,网易清流工作室发布了一篇独家长文报道,揭露了参投《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的耳东影业及其背后品今控股的资本运作牌局。
理财产品、私募、旁氏骗局……犹记得两年前,《大轰炸》背后的快鹿系,通过互联网+金融+影视,打包成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卖给投资者,最终徒留一地鸡毛。
暂不提清流报道孰是孰非,赴港上市不顺的耳东影业,能否走出困境?
1
理财产品背后似曾相识的资本游戏
耳东影业尽管成立才五年多,却在大佬云集的影视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
公开资料显示,《红海行动》、《西虹市首富》、《邪不压正》、《反贪风暴3》、《我和我的祖国》、《反贪风暴4》等多部爆款,皆有耳东影业的参投。
(图据公司官网)
同时,耳东影业还云集了王思聪控股的Iconic Fashion Limited公司、英皇娱乐集团、光线传媒旗下的猫眼娱乐等多个大佬股东。
可以说,背靠深厚人脉的耳东影业,拥有参投爆款作品的宝贵入门券,未来发展不言而喻。
然而,来自清流工作室的一篇报道,将耳东影业推上了舆论风口。
据清流调查,支撑起耳东影业诸多影视投资的资金来源,正是“耳东文化产业园”里那些年轻人销售的理财产品。发行这些理财产品的品今控股,已演化成一个资金“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
惨淡的基金业绩下,为偿还允诺客户的高额利息,品今控股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业绩,还违规发行产品,招募更多新投资人,以借新还旧的模式填补资金窟窿,直到2020年2月,品今控股资金链彻底崩裂,无法兑付投资人的资金。
下半年起,耳东还开始把参投的电影项目的投资收益份额,出售给普通投资人,同时把电影投资风险转嫁给普通人。
清流报道的一些内容,让金妹儿似曾相识。
2018年10月,多位明星参演的《大轰炸》取消院线公映。当时,金妹儿专门扒了《大轰炸》背后快鹿系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影视”大玩资本游戏(详情请看:《大轰炸》取消公映,8年一地鸡毛!上亿投资打水漂,背后还藏了哪些秘密?)
大致手段就是,先投资某部电影,获得主导权后,将其打包成一个资产证券化产品(票房ABS),产品就是票房收益权,然后一边以此为标的卖理财产品,一边通过控股的上市公司运作,拉高股价,在资本市场割韭菜。
据清流报道,品今控股曾试图通过资本运作挽救损失,借壳港股上市但最终失败。
从操作手段看,较之快鹿系,品今控股算是初级玩家。但无论是初级玩家还是高级玩家,一旦鼓声停下,游戏濒临崩盘。
2
IPO不顺的耳东影业能否走出困境?
很显然,耳东影业迅速从一家不知名影视公司,变身一家影视投资、制作、院线、艺人经纪等全产业链影视公司,背后离不开品今控股的供养。
虽然目前尚不得而知清流报道真实与否,但金妹儿已经在网上搜索到多位投资者曝光品今控股理财产品到期不兑付的消息。
或许,这就是耳东影业急切上市的根源所在。
2019年12月,耳东影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不到2个月,被香港联交所发回。
于2020年2月再次递交招股书,香港联交所不再受理,耳东影业的IPO过期自动失效。可以看出,耳东影业IPO之路极为不顺。
但看业绩,耳东影业甚称靓丽。
据招股书,截止2017至2019财年,耳东影业收益分别1.75亿元、3.80亿元及8.1亿元;毛利分别为4419.2万元、9141.4万元及2.3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5.2%、24.0%及29.4%。
而靓丽业绩背后,有相当部分是来于参投电影的收益。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耳东影业确认收入的项目有《叶问4》《我和我的祖国》《银河补习班》《老师好》《反贪风暴3》《西虹市首富》《邪不压正》《红海行动》《杀破狼·贪狼》《使徒行者》《翠丝》《逆流大叔》和《骨妹》等62个项目。
62个项目总收益达12.61亿元,其中,收益超过2000万的项目共有17个。
(图据招股书)
注意,这14个项目中只有3个是耳东影业主控的,剩下11个都是跟投的形式。
说白了,耳东影业就是靠深厚的影视资源,跟投优质影视项目,拿到份额,随后向第三方投资者转让部分或全部跟投权益赚差价,或是不转让份额参与票房收入分成,或是卖版权来赚取收入。
耳东影视的打法充满了浓浓的金融味——判断项目盈利能力,然后动用人脉关系密集参投,分销赚差价或参与分成,像极了VC,押对了爆款就是IPO上市套现立场,没押对也有PE接盘赚个差价。
如今,明显流淌着金融血液的耳东影视,背后公司资金链濒临断裂,自身IPO不顺,且缺乏造血功能(主控影视项目),又将何去何从?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