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ESG理财产品“短板”待补齐 投资者不了解理财经理“不推荐”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银行ESG理财产品“短板”待补齐,投资者“不了解”理财经理“不推荐”
彭妍
随着绿色金融持续推动,近年来,ESG投资理念逐步升温,逐渐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关注的领域。除了投资机构推出相关主题投资策略之外,产品的发行机构更是从公募基金扩大到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但是,国内资管行业在发展ESG投资方面仍面临不少障碍,主要体现为ESG评级体系以及机构ESG信息披露不完备、投资者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负责人方怡向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首先,ESG要素的风险评估与定价问题。国内目前ESG评级指标不统一,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本土化考量,对ESG要素的风险评估和资本定价缺乏客观性评价。其次,ESG信息披露不完整。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国内资管行业投资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特别是国内定量数据的ESG信息披露率和海外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相关机构对受评企业的ESG投研水平,也降低了ESG投资的可靠性。
多家银行推出ESG理财产品
近几年,ESG投资策略开始在国内资管行业中兴起,从机构应用ESG投资理念的实践来看,目前国内以基金业和银行理财为代表,公募基金最早引入了这一投资策略。自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ESG产品大幅扩容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加入ESG投资阵营。据金融1号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1日,共有2家银行和5家理财子公司存续ESG主题的理财产品37款。
具体来看,金融1号院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名称中含有“ESG”字眼的共37只,发行机构包括华夏银行、苏州农商行、兴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和中银理财在内共7家。其中,华夏银行发行数量最多,共23只;农银理财位居第二,共发行9只;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建信理财、苏州农商行则各发行1只。
纵观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以说当前银行ESG理财产品规模微乎其微,但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0年以来,银行发行ESG理财产品的速度正在加快,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呈现大幅增长。2019年,市场上诞生首只银行ESG理财产品,截至当年末共发行了13只;而今年以来,市场累计发行了24只,为2019年全年的近2倍。
具体来看,从产品投资性质来看,仍以固收类为主,固收类产品共23只,混合类11只,权益类产品仅1只。此外,有2只产品在中国理财网上未显示投资性质。从投资门槛来看,产品投资门槛普遍在1万元。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根据风险等级、投资标的组合及时间期限的不同,目前ESG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利率主要集中在4%―5%之间。
谈及银行理财引入ESG投资理念的原因,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践行ESG理念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资源浪费和污染聚集影响着公司的财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且存在法律风险;另一方面,ESG表现良好的公司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追捧,发达国家ESG投资意识与行为发展多年,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更偏好ESG合规产品的外资大量涌入,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国内机构在该方面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因此率先构建完善的ESG投资评估体系,更有机会跑赢市场。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负责人方怡向在接受金融1号院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引入ESG投资理念,一方面ESG投资产品带来稳定的回报,也证实了ESG投资策略在风险管控和稳定收益方面的卓越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银行理财行业发展使然。自资管新规出台以来,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加速向净值化转型。这个过程中控制产品风险特别是底层投资标的的风险尤为重要,同时银行理财也要兼顾投资者资产的保值增值。银行理财引入ESG投资理念后,帮助银行达成规避风险和价值实现的双重目标,并帮助银行与理财子公司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有望推动企业投资人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践行ESG,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ESG投资行列,ESG产品规模和责任投资者的规模都会进一步扩容。
ESG理财产品 销售状况并不理想
金融1号院日前走访发现,个人客户对于ESG主题理财产品并不太买账,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不建议客户购买ESG理财产品,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当金融1号院表示考虑购买ESG理财产品时,该行的理财经理并没有介绍该产品的相关情况,而是向本报记者推荐了基金或者固收类产品。“基金或者固收类产品的期限、收益与ESG产品差不多,而且风险小,您可以考虑这类产品。”
事实上,在金融1号院走访过程中发现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不建议客户购买ESG理财产品。另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我行理财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权益市场涉猎较少,这种ESG产品风险比较高,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而银行客户追求稳定收益,因此购买的客户也不多。”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表示:“随着未来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并发售新品,预计理财子公司ESG主题产品会越来越多。这也反映出在银行理财加速转型背景下,银行特别是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以及积极承担社会发展责任的理念。”
此外,金融1号院随机采访了部分投资者,多数投资者表示不了解此类产品,甚至都没听说过。
ESG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有待完善
ESG主题产品的问世离不开监管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和相关机构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和ESG责任投资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尽管ESG投资理念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但与海外相比,我国ESG投资体系与投资策略尚不成熟。国内资管行业在发展ESG投资方面依然面临不少障碍,主要体现为ESG评级体系以及机构ESG信息披露不完备、实践应用程度低、投资者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明明表示,国内资管机构在践行ESG投资理念时可能面对以下问题:第一,国内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这导致各个评级机构使用的数据源差距较大,MSCI 和国内机构除了使用上市公司自主披露的数据外,还会使用政府和NGO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以及媒体资料等另类数据;第二,各个评级机构对ESG评级体系各指标的赋权差异较大,权重设计主观性较强,结合数据披露问题,共同导致各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差异较大;第三,投资者教育方面,国内ESG 投资理念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投资者受众较为有限,ESG 产品设计与推广中需综合考虑投资理念教育所涉及的成本。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负责人方怡向表示,目前银行理财践行ESG理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金融机构缺乏ESG整体框架指导,企业缺少ESG信息披露制度约束。其次,所需投入较大,同时缺乏ESG相关储备性人才和研究能力。银行理财践行ESG理念,需要在投资、投研、风控、运营和IT系统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改变。银行将投入较大人力物力来支撑ESG理念的引入。最后,投资者缺乏对ESG理财产品的了解。特别是个人投资者比较关注资金的保值增值,对ESG理念控制风险和提升绩效的作用缺乏了解。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