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探:订单回暖却遇招工难 打工者和企业经历了什么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3 00:00:00
浏览

  东莞实探:订单回暖却遇招工难 打工者和企业经历了什么

  作者: 林春挺

  [ 导致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宅经济”影响和部分内需产品的突然拉升,让上半年因为疫情导致的订单骤降有了短暂性的回暖,用工量加大;二是大量返乡员工至今没有回到东莞,不少人选择在家乡就业。 ]

  [ 2020年前三季度,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43.00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 ]

  11月4日下午,位于东莞厚街的东莞市卓冠鞋业有限公司工厂里,摆放着正要发货的鞋子;生产线上,上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唐雪辉正面临一大难题:招不到工人。

  招工难的问题,近期在东莞并非个案。第一财经记者在东莞实地探访时发现,多家加工制造企业也遇到和卓冠鞋业同样的难题。

  导致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宅经济”影响和部分内需产品的突然拉升,让上半年因为疫情导致的订单骤降有了短暂性的回暖,用工量加大;二是大量返乡员工至今没有回到东莞,不少人选择在家乡就业。

  月薪7000招不到人

  过去几个月,主要承接欧美订单的卓冠鞋业一直在招人,但还是招不满。

  卓冠鞋业主要经营中高档时装女鞋,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该公司在国内外共有十几条生产线,每月可生产约25万~40万双鞋子,其中东莞厂区共有7条成型流水生产线,但目前正面临缺工的难题。

  “今年3月,受欧美疫情影响,我们的订单减少了很多,直到5、6月才逐渐好转。”唐雪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国内市场的订单最先出现回暖。

  下半年的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进入9月以来,因为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更早,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使得国内靴子需求增加。“国内有的客户一下子突然下了大量的订单。”唐雪辉说。

  订单增加必须要招聘更多工人,为此卓冠鞋业一直在利用各种途径持续招聘一线员工。但3个多月以来依旧不达标,公司至今还缺几十号员工。

  唐雪辉等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受上半年疫情影响,部分工厂出现倒闭,能坚持下来的也缩小了规模,当地老的台资企业和港资企业不断外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员工没事可做,干脆选择回到家乡,这导致了大量员工尚未返回东莞。

  和卓冠鞋业一样,东莞某包装制品公司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公司手工部目前缺少20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高长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公司是一家高端包装盒加工制造企业,产品包括手机盒、茶盒等,其中三分之二出口欧美。

  “今年出门的人少了许多,茶叶的销量提升不小,直接导致茶盒需求水涨船高。”高长华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订单数量差别较大,1月至5月几乎没有订单,但到了6月,订单开始多了起来。

  上述东莞某包装制品公司的设备供应商、东莞市辉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辉煌公司”)的董事长刘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从公司的设备销售情况来看,除了茶叶等食品盒制造设备供应增长之外,鞋盒、手表盒、手机盒、饰品盒等制造设备需求也在增长。

  辉煌公司也在为招工犯难。今年7月,刘定在公司大门口前张贴了一则招聘广告,开出的月薪在7000元以上,该公司目前拥有60余人,但需要80名员工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眼下还没招满。

  辉煌公司目前的年营业额是1000万元,属于小微企业,相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而言,在招人方面没有优势。刘定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基本上都被一些大型企业招聘走了,最后流到辉煌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的微乎其微。

  招工难的问题直接与订单回暖相关,工厂用工需求加大,但人员回流数量和速度都持续低位。

  上述公司下半年订单的增长和招工难的现状,是东莞经济逐渐回暖的体现。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全市经济基本盘持续回稳,GDP增长0.2%,经济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外贸进出口逐季回稳,累计增速转负为正。今年一、二季度,中国进出口增速分别为-6.5%、-0.2%,三季度进出口则同比增长7.5%,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其中,前8个月累计出口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累计进出口实现正增长。

  纺织服装行业下半年回暖迹象明显。除了纺织品类以及服装订单暴涨以外,还有棉花、粘胶、涤纶等纺织原料商品也在近期出现大涨。

  其他数据也说明东莞制造业在回暖。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在进出口方面,9月增长15.8%;在工业用电量方面,9月增长11.9%,增速突破今年单月最高纪录。

  即使是有所回暖,但无论是受访者的介绍,还是相关数据,都显示东莞的多数制造企业实际仍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开工率低意味着就业率降低,应该会加剧竞争,但为何还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为何招不到人

  辉煌公司等众多工厂在招人方面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年轻的不愿意来,年纪大的干不了,或者没效率。

  “招工难是(目前东莞)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让我们招工难上加难。”高长华说。目前,在员工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工厂选择将订单往后排。其中,针对部分交期时间较紧的订单,有的工厂会选择外发加工。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上半年疫情影响,部分工厂不能正常开工,导致员工工资打了八折,有的甚至打了五折,而那些没有开工的工厂,员工只能领到基本工资。

  多重原因的叠加下,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选择回到老家,有的就此留下。

  唐雪辉最近到湖南和广西出差时发现,那里的经济情况、城市建设并不比东莞差。“娱乐消费等环境就很好,而且那里的消费比东莞等沿海城市要低。”

  刘定用辉煌公司举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外迁以后,一些员工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选择回老家工作。同时,这些返乡打工者的收入在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比沿海城市低。

  对此,有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举例,假设一名员工在东莞的月薪是6000元,除去开销,每月能留下来的最多只有3000元左右。但内陆地区的一名员工,假如月薪有5000元,除去开销后到手的有将近4000元。

  刘定和高长华发现,现在稍微有点能力的员工,都想出去闯一闯,尤其是90后和00后。年轻人很少愿意去加工制造厂打工,“我们的一些员工都是来来走走。”高长华说。

  李永州(化名)来自湖南常德,今年28岁,在东莞的加工厂打工将近十年之后,2019年他在虎门一家工厂附近开了一间小卖部。“我已经想明白了,要是继续打工,一辈子都看不到希望。”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工厂的变数很大,今天可能还好好的,明天可能就会倒闭。”

  在打工的那一段日子,李永州一共换了5家工厂,有的是因为工厂倒闭,有的是自己感觉工作太累、太单调,还有的是受不了工厂老板的批评。他24岁的弟弟今年在东莞一家鞋厂干了不到3个月就回老家了。“他就是想过去试一试,结果顶不过3个月。”

  李永州很理解弟弟的做法。当初弟弟说来东莞打工的时候,他是不同意的,因为工厂的工作除了累和单调之外,环境也不大好。“一个是吵,一个是里面的空气太闷,对身体不好”。

  对于已经成家的打工者来说,为了照顾家庭,他们也会放弃在东莞的工作。

  李永州的一个工友,也是他的湖南老乡,今年快40岁了,因为妻儿父母都在老家,在东莞打工16年之后,在2018年回到了湖南。“他在湖南的一家鞋厂,干的还是原来的活。”但他最近跟李永州说,他想去考驾照,当一名司机。

  没有招到合适的员工,辉煌公司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增加员工数量来弥补工作效率的不足。“我们现在六十几个人的工作效率,还达不到我预想中50人的。”

  员工数量增加,自然就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压力。而为了减少人工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只能迁往内陆地区或者前往东南亚。这种转移也对人员的流向产生了较大的分流效应,导致包括东莞在内的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一些企业再次提到了生产自动化的议题,比如,如果鞋子和盒子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那么像卓冠鞋业这样的企业会选择自动化的机器来替代工人。

  “我们做自动化设备的,很了解客户的心态,他们现在很想用自动化设备,比如人有情绪,但机器没有。”刘定说,“但有些制造业是非标准化的,所以无法全部用机器替代人工。”

  制造业仍然艰难

  在一些大型企业外迁和产能转移之后,东莞小微规模的企业数量猛然增加。

  “和2005年左右最旺的时候相比,目前东莞的鞋厂非常多。原来一个厂一万多人,但是搬走以后,这个鞋厂就转身成了小型工业园区,里面可能就有三五十家不同的鞋厂。”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服装服饰委员会秘书长李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这些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巨大。辉煌公司差一点就在去年年底倒下,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倒挽救了它。

  “上半年,我们为了响应东莞市政府的号召,做了一些防疫产品,订单一下子暴增,才让我们走出困境,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公司现在又开始变得困难了。”刘定说。

  因为没有足够的订单,以及利润越来越薄,唐雪辉身边的朋友,部分选择关停了工厂。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既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那就没有必要继续煎熬下去了。“大家的观念都在变化。”唐雪辉说。

  唐雪辉选择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和部分员工已经跟了他十多年了,“我现在的年龄不大,还有机会。”他认为。

  目前,内销订单虽有增长,但卓冠鞋业在外销订单方面同比去年还少了30%~40%左右,同时订单单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5%。矛盾的是,对于东莞鞋业等加工制造业来说,以前愁的是没有海外订单,现在却纠结到底要不要接海外订单。

  唐雪辉说,卓冠鞋业目前不敢全面放开接海外订单。“担心收不到款,以前客户是延迟两个月给付,但现在要延迟三个月,时间突然拉长到180天,这让我们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他说,公司现在每个月平均生产25万双鞋子,每一双的成本是13美元,25万双就是300多万美元,哪里来那么多现金周转?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19年年底,东莞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在接海外订单后,由于客户没有及时付款,最后导致这些厂家因为资金紧张而倒闭。现在,随着海外疫情进一步恶化,东莞这些制造加工厂更是不敢轻易接海外订单。

  今年年初,包括东莞在内的加工制造厂无法全面复工,直接影响制鞋原材料对海外的供应,东南亚国家脆弱的制鞋供应链体系问题进一步凸显。原材料断供,让部分订单无法顺利交割,而订单一旦无法按时交割,最后的损失只能由厂家来承担。

  以上问题,让卓冠鞋业这样的企业感到非常困惑。唐雪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未来,公司的做法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紧随市场变化,设计、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鞋子。“否则就会被淘汰,竞争真的很残酷”。

  刘定则想把公司变成一家“小而美”的企业,让现有的业务更加聚焦。“像乔布斯一样,专门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说。

  一些挺过来的企业也在缩小规模或者减少开机,比如,2019年卓冠鞋业在东莞区有10条流水线,现在只剩7条。“大部分企业现在的规模,只有去年的50%~70%左右。”唐雪辉说。

  李鹏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享有“世界工厂”美誉的东莞,在电子、服装、鞋子、箱包、家具、家居产品、玩具等产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人才、市场和产业优势。“当地政府应该组织和引导这些产业朝着时尚设计、品牌运营、市场贸易的方向去努力。”他说,“在东莞的厚街镇,完全具备了打造以服装、鞋子、箱包、家具等产业为基础的时尚小镇发展潜力,培养中国的意大利米兰‘时尚之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好的条件。”

  唐雪辉则考虑更加现实的问题,“较多的工厂尤其是鞋材供应厂因订单不足,明年会较往年至少提前一个月(春节)放假,大家都要想办法活着。今年能活下来的算是非常好的企业了。”